五朝神篽翼皇州,纵火连宵烛九幽。
法物尽随群盗去,仙山真见万灵愁。
不须华发摩铜狄,空使孤魂泣水囚。
羯焰滔天古无此,凭谁海上搏长虬。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庚申八月感事 - 第一句是写时间,庚申指的是农历八月,八通常与阴气重有关。”感事”则表示诗人对于时事有感,可能对国家的动荡不安感到忧心忡忡。

五朝神篽翼皇州 - 第二句描述了国家历经五个朝代,皇帝的统治如同神话中翼龙一般强大。篽指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比喻为帝王统治的威严。

纵火连宵烛九幽 - 第三句描绘了连年的战乱,导致人民生活在极度的痛苦之中,就像夜晚的烛火照亮了深深的九幽之地(暗喻阴间),这里的“烛”也可以理解为点燃希望之光。

法物尽随群盗去 - 第四句说所有法律、文物都被盗贼带走,意味着社会动荡中,人们失去了安定的生活和文化遗产。

仙山真见万灵愁 - 第五句表达了诗人的哀怨之情,仙人居住的山真的见到了无数生灵的哀愁。这里的“仙山”象征着理想中的安宁之地,而“万灵愁”则形容了人间的苦难和悲伤。

不须华发摩铜狄 - 第六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不必等到头发斑白才去寻找那些可以寄托哀思的地方,即不需要在晚年去追忆过去的荣光。

空使孤魂泣水囚 - 第七句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使得他们的魂魄都在哀号哭泣。这里的“水囚”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羯焰滔天古无此 - 第八句通过“羯焰滔天”,形容战火之猛烈,自古以来未有如此激烈的战争。

凭谁海上搏长虬 -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疑问,面对如此浩大的战争,又有谁能阻止它继续肆虐呢?这里的“长虬”(传说中的蛟龙)代表了不可抵挡的力量,诗人借此表达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局混乱、百姓受苦的深深忧虑。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典故,如“神篽”、“仙山”、“群盗”、“法物”等,都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百姓安危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笔触细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