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照水如火红,鼓声直挟江流东。
督师矫矫人中龙,马蹄欲踏吴门空。
三年坐待桑田变,试手韬钤万人羡。
纶巾儒服本风流,岂意虚摇憔荣扇。
兵家形势太无凭,咫尺江湖一掷轻。
国士恩深惭报称,天高不肯照精诚。
猩猩啼烟鬼啸雨,千载冤魂相唤语。
回首苍梧云正愁,孤臣欲作湘累死。
文藻江山已不存,何人偏解续招魂。
高唐置酒论畴昔,一蛇在野龙在门。
半壁功名何草草,健儿散尽遗民老。
岂知成败本由天,书生苦说封侯好。
月落潮平又一时,至今乌鹊尚南飞。
行人莫问当年事,乱后青山有是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诗中描绘了铜官(今湖南宜章)的繁华景象,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慨之情。

第一句“旌旗照水如火红,鼓声直挟江流东”,描述了铜官城的繁华景象。旌旗在水面上反射出红色的光芒,鼓声伴随着江水向东流去。这里的“旌旗”和“鼓声”都是对战争的描述,但在这里却给人一种和平、繁荣的感觉。

第二句“督师矫矫人中龙,马蹄欲踏吴门空”,则转向了政治斗争的主题。诗人用“督师”这个词来形容那些掌握权力的人,他们就像是一条条矫健的龙,正在统治着这个国家。而“马蹄欲踏吴门空”则表达了这些人的权力已经达到了顶峰,但同时也预示着国家的衰落。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第三句“三年坐待桑田变,试手韬铃万人羡”,描述了诗人在铜官城的生活。他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的时间,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也为自己的能力感到自豪。而“试手韬铃万人羡”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期待。

第四句“纶巾儒服本风流,岂意虚摇憔荣扇”,则转向了对过去的反思。诗人在这里提到了自己曾经的风采,但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虚荣和轻浮。这里既反映了诗人的个人品质,也表达了他对过去的遗憾和自责。

第五句“兵家形势太无凭,咫尺江湖一掷轻”,则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认为,虽然国家的军事实力很强,但却因为政治上的失败而被轻易地打败了。这里的“兵家形势”和“江湖”都代表了国家的局势,而“一掷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恐惧和担忧。

第六句“国士恩深惭报称,天高不肯照精诚”,则是对个人责任感的强调。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即使受到皇帝的赏识和恩赐,他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完全回报皇恩。这里的“天高不肯照精诚”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天道的质疑和对于自己行为的不满。

第七句“猩猩啼烟鬼啸雨,千载冤魂相唤语”,则是对国家历史的回顾。诗人在这里提到了国家历史上的冤魂,他们的哭泣和呼喊都成为了诗人心中的悲鸣。这里的“猩猩啼烟”、“鬼啸雨”和“千载冤魂相唤语”都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历史的感慨和对于历史真相的追求。

最后两句“回首苍梧云正愁,孤臣欲作湘累死”,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和决心。诗人在这里回顾了自己的过去,也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他想要成为一位能够为国捐躯的忠臣,而不是像那些只会享受荣华富贵的人一样。这里的“回首”、“云愁”和“孤臣”都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忧虑和决心。

整首诗通过描绘铜官城的繁华景象和个人情感的转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个人责任的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自己对于历史真相的追求和对于忠诚的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