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性或可拳,麟游或非时。
未若九霄凤,鉴辉而下之。
朝飞扶桑津,暮宿月树枝。
翱翔阅千载,秉德何由衰。
伦云听其鸣,夔亦致其仪。
向非轩与虞,尔技将安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

诗句释义:

  1. 龙性或可拳,麟游或非时:这里指的可能是“龙性难驯”,也暗指了“麟游”可能不逢其时(意指麒麟出现的时代与时机不对)。
  2. 未若九霄凤,鉴辉而下之:“鸾凤”在古代常用来比喻高贵、贤能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如那些高高在上的鸾凤,它们能够从九天之上飞下,彰显自己的光辉。这里的“未若”是比不上的意思。
  3. 朝飞扶桑津,暮宿月树枝:扶桑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而月树枝则是指月亮的树,这里指的是月亮。这句话描绘的是凤凰早晨飞翔至扶桑河,晚上则栖息于月亮树的景象。
  4. 翱翔阅千载,秉德何由衰:这里用“览”字代替了“观”。凤凰在空中飞翔,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它之所以能够保持高尚的德行,是因为它没有衰落的原因。
  5. 伦云听其鸣,夔亦致其仪:这里提到的“伦云”和“夔”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这句话的意思是,当这些神鸟展翅高飞时,人们就听到它们的歌声;而夔鸟也以其特殊的仪态而闻名于世。
  6. 向非轩与虞:这里的“轩”和“虞”都是人名,代指那些拥有超凡才能的人。如果不是这些人,那么他们的技能将无法施展。

译文:
龙性难驯,麟游非时。
不如鸾凤,鉴辉而降。
朝飞扶桑,暮宿月枝。
翱翔千古,德存不衰。
神鸟鸣歌,夔舞仪态。
若不是轩与虞,技艺安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凤凰的飞翔和鸣唱,展现了其高贵、优雅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具有超凡才能人的赞美之情。诗中的凤凰被描绘成能够从九天之上飞下,展现出它的光辉和力量。同时,它也象征着德才兼备的人,能够在世间留下美好的印记。此外,诗中还提到了那些具有超凡才能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人,他们的技能将无法施展。这体现了诗人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尊重。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凤凰的形象和行为,传达了对于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赞美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