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离亭宴。杯酒匆匆相劝。红鸯排小队、去如箭。一线雷江,渺渺签程远。山郭门开处,绣颊蛮装,笑迎榕叶岸。
仙令骖鸾健。应载鲍姑为伴。邑庭判牍少、昼帘卷。乌榄阴中,听吉了、声声软。试拈新麝笔,把似画云山,写入琴边诗卷。
【注释】
饮马一枝花:指饮宴时所献的花卉。
沈茶星:即沈德潜(1672—1769),字子培,号茶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
“片刻”二句:言宴会时间短暂,席间的劝酒也很匆忙。
红鸯(yānɡ):鸳鸯鸟,雌雄相依,常比喻恩爱夫妻。
雷江:即雷州,治所在今广东雷州市。
山郭(ɡuó):城郭,外城。
绣颊蛮装:指南方少数民族女子的打扮,用彩绣装饰脸颊,头戴金饰,身穿彩色衣裳。
榕叶岸:指岸边长有榕树的地方,也泛指岸边。
仙令:神仙般的命令,此指皇帝的圣旨。骖鸾健:形容骏马奔驰得快,像仙人一样矫健。
鲍姑(gū):传说中的仙女名。
邑庭:官署庭院。
乌榄阴中:指庭院里的荫凉处。
吉了声声软:指鸟鸣的声音清脆悦耳。
新麝(shè)笔:新写的麝香墨。
画云山:指写诗。
琴边诗卷:指写在琴边的诗稿。
【赏析】
《鹧鸪天·沈德潜》是一首词,全词以咏物起兴,借物抒怀,通过赞美沈德潜的人品、节操,抒发作者对友人高尚品质的敬仰之情。这首词上阕主要描写宴会上的情景;下阕着重表现沈德潜的为人,并抒发自己对他品格的赞赏。
“喝马一枝花送沈茶星宰来宾”两句,点明宴会主人是沈德潜。“喝马”,谓马饮美酒,此处代指宴席上的美酒。“送沈茶星宰来宾”四句,说筵席上佳肴美食,殷勤劝酒,欢声笑语,一派喜庆气氛,这正体现了宴会主人的贤良之德,也表明了宴会的主人地位尊贵,宾客众多。
“片刻离亭宴,杯酒匆匆相劝。”两句,点明时间与地点,交代宴会的缘由。“片刻”二句,写筵席时间很短促,席间劝酒很匆忙。“红鸯排小队,去如箭。”两句,写筵席上的宾朋。“红鸯”,即鸳鸯鸟,这里代指宴会上的客人;“小队”,指排列有序。“去如箭”是说这些宾朋离去很快。“一线雷江,渺渺签程远。”两句,写宴会结束。“一线雷江”指雷州的江流;“签程远”指路途遥远。“签程”,“行程”的古称。这几句,描绘出一幅别开生面的宴会画面。
“山郭门开处,绣颊蛮装,笑迎榕叶岸。”三句,写宴会结束。“山郭”指城外的山郭;“门开处”是指城门洞开着的地方;“绣颊蛮装”是形容南方少数民族女子的打扮,用彩绣装饰脸颊,头戴金饰,身穿彩色衣裳。“笑迎榕叶岸”则指门外有一片榕树覆盖的岸边。“山郭”“榕叶”是自然景观,而“绣颊蛮装”、“笑迎”则是人文景观,二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景。
“仙令骖鸾健,应载鲍姑为伴。”两句,赞颂沈德潜的品性。“仙令”,神仙般的命令;“骖鸾健”,形容骏马奔驰得快像仙人一样矫健;“鲍姑”是传说中的美女名。“邑庭判牍少,昼帘卷。”“邑庭”,官府或公家庭院;“判牍”,公文;“昼帘”,指白天的帷幕。“乌榄阴中,听吉了声声软。”“乌榄”,即乌桕树,其木可作油料,其叶可入药,其果可供食用;“吉了”,古代乐器名。这两句,写沈德潜的为人。沈德潜为官清正廉明,不徇私情,所以“判牍少”;他勤于政务,处理政事总是亲自过问,因此“昼帘卷”。他在办公之余喜欢听民间乐曲,所以他能听到鸟鸣声声清脆悦耳。沈德潜的品性正直廉洁、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等优秀品质,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试拈新麝笔,把似画云山,写入琴边诗卷。”两句,写自己对沈德潜的景仰与赞赏。“新麝笔”,新写的麝香墨。“画云山”,指吟诗作画,这里暗寓诗人的抱负;“琴边诗卷”,即指诗人的作品集,这里用来比喻沈德潜的著作。这两句是说,试着拿新写的麝香墨来写诗,就像画家画的云山水墨画一样,把这些诗句写进我的诗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