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昼。汲泉溜。春牙秋片花瓷斗。披轻袷。停蕉箑。千缕烟中,鬓丝禅榻。
开吟牖。桐阴覆。茶星朗映诗仙瘦。焙香荚。寻山衲。可能同载,一帆苕霅。
【注释】
撷芳:采摘芳香的花草。
词题:诗题。
演溪翁:指苏轼(苏东坡)。
饮茶图:描绘饮茶的情景。
汲泉溜:汲取泉水。
春牙秋片:形容茶芽嫩叶,春天的像牙齿一样尖细,秋天的则像叶子一样肥壮。
花瓷斗:用花形的茶杯。
披轻袷:披上薄薄的夹衣。
蕉箑:竹扇。
烟中:指微风中飘动着的烟雾。
鬓丝:指稀疏的头发。
禅榻:僧人坐卧用的床。
开吟牖:打开窗子,让风吹进来。
桐阴:梧桐树的阴影。
茶星:茶花。
诗仙: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以豪放著称。
焙香:茶叶被烘干后散发出的香气。
寻山衲:指寻找山林中的僧衣。
苕霅:苕水和霅水,即苕溪和霅溪,在杭州。
【赏析】
这首咏物诗写于元丰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作者时任湖州别驾(相当于今市长)。此诗通过描写一个茶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饮茶人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清远,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品茶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开头两句是说这位饮茶的人,清晨起来就到庭院里去打水烧茶,他喜欢喝茶,而且十分讲究。“汲泉溜”三句,是说茶人的茶具都是精制的,有花瓷茶杯,还有竹制的扇子,用来乘凉。这一句中,”汲泉”、”流涎”、”茶芽”等词语都很形象,把茶人的动作和心情都表现出来了;而”千缕烟中,鬓丝禅榻”则写出了茶人悠然自得的样子,他一边喝茶,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开吟牖”三句,则是说当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茶人身上时,他的心境也变得更加宁静了。这里的”开吟牖”指的是开窗,而”桐阴覆”则是指梧桐树的影子覆盖在窗台上,暗示着外面的世界很美好。同时,”茶星朗映诗仙瘦”一句,则把茶人的身材和气质都描绘出来了,他仿佛是一位诗仙,既潇洒又优雅。
则是说这位饮茶的人还非常喜欢做和尚,他喜欢穿着僧衣,喜欢去寻找山林中的僧衣,这说明他对生活的态度非常乐观,对自然充满了敬畏感。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饮茶人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他的品性、爱好和人生观,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生活和文化的追求和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