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土有虎贲,于越聚君子。
不逾三六千,国甲岂尽此。
此其腹心者,熊罴不二士。
然后亿万多,无难臂指使。
我论读书方,要道亦云尔。
泛滥同飘风,精熟乃根底。
汉人重专经,宋人务穷理。
【注释】
“读书有感”:这是一首五言诗,共四句。
西土、于越:指春秋时的楚国。西土有虎贲,于越聚君子:楚国在春秋时是虎贲的发源地,也是诸子百家荟萃之地。这里用楚地有“虎贲”,比喻国中有才识出众的人;用“君子”比喻有学问的人。
不逾三六千:《诗经·小雅·鹿鸣》中说:“王事靡盬,不愆于仪。”郑玄笺:“三百六十人曰诸侯,天子之宾客也。”这里借“三六千”指楚国的人才。
国甲岂尽此:《左传·成公十六年》说:“若以德义取人,不以言语取人。”这里借指楚国人才辈出,并非都出自贵族。
熊罴不二士:熊罴,两种猛兽。这里比喻贤能之士,不专一。
然后亿万多:指天下人才之多。
无难臂指使:《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这里用“臂指使”,表示只要善于用人,就可以办成任何事情。
我论读书方,要道亦云尔:我的读书方法与上述相同。
泛滥同飘风:意谓学习知识,不能泛览而无选择。
精熟乃根底:意谓学习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汉人重专经,宋人务穷理:汉代儒者重视经典,宋代学者注重理论。
【赏析】
这是一篇议论性很强的七言律诗,作者借古讽今,抒发自己对读书的体会和见解。开头两句从历史和现状两方面立论。“西土”“于越”点明地域。“虎贲”“君子”指人才。“不逾”三句指出人才众多,但并不都是贵族出身。“此其腹心者”,“熊罴不二士”,突出了人才中的杰出人物。以下四句说明作者读书的方法和见解。“泛滥”三句提出读书应有重点,不可盲目泛览。“泛滥同飘风”,指不加选择的随意阅读。“精熟”,即精读深思,是读书的基本功。最后两句总结全诗,重申自己的读书观点。前两句是针对当时社会状况而言。“我论读书方”,表明了自己读书的观点和方法。“要道亦云尔”,强调读书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否则就不能达到目的。全诗虽未正面论述读书的重要性,但通过对比和论证,表达了作者的读书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