迩来乞食竟无处,饥即驱我亦不去。甑中生尘兴索然,飧风吸露望青天。
穷途依人仍不足,自顾已忘荣与辱。何当稚子困饿啼,绝不欲我作夷齐。
勉学鲁公书新帖,呼庚未免为臣妾。嗟,嗟,苦节尤难在后头,一日不死中心忧。
【译文】
近来到处乞讨,却无一处可以栖身,一挨饿我就离开;但甑中生尘,我仍索然无味地吃着饭,喝着露水,望着高高的青天。
穷途之人,依然没有安身的地方,只顾自己而忘却荣辱;何时才能让那幼小的孩儿受尽饥饿之苦?绝不希望我像夷齐那样饿死。
勉力研习《鲁公书帖》,呼庚不免成为臣妾,哎,哎,节操苦行最难维持,一天不死心中忧。
【注释】
⑴柬(zhān)曾则通:指唐代诗人贾岛。⑵迩来:近来。⑶无处:没有地方。⑷饥即驱我亦不去:一挨饿就离开我。⑸甑(zèn)中:盛粮食、食物的器具。⑹飧风(sūn fēng)吸露:喝露水。⑺望青天:望着蓝天白云。⑻穷途:走投无路。⑼自顾已忘荣与辱:只顾自身而忘记了荣耀与耻辱。⑽作夷齐:做伯夷、叔齐那样的圣贤。⑾鲁公:唐玄宗时宰相房琯,人称“鲁公”。⑿新帖:新写的帖文或书信。⒀呼庚:唐朝人呼庚字为庚。⒁苦节尤难在后头:苦守节操更加难以维持。⒂一日:哪怕有一天。⒃中心:心里。⒄忧:忧虑。
【赏析】
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饥寒交迫的艰难处境,抒写了诗人的坎坷遭遇,表达了他坚贞不屈、誓死不移的高尚情操和崇高气节。前四句写诗人在饥饿寒冷中挣扎求生的情景。“饥即驱我亦不去”说明诗人在饥饿面前毫不退缩,宁愿饿死也不向权贵低头。后四句写诗人在困顿中仍然坚守气节的可贵精神。“自顾已忘荣与辱”表明诗人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尊严和节操,而不顾个人的荣辱得失。“何当稚子困饿啼,绝不欲我作夷齐”表明诗人宁可饿死也不苟且偷生,甘愿做一个坚持气节的圣人。最后两句写诗人对生死的看法:“勉学鲁公书新帖,呼庚未免为臣妾”,意思是说,为了能够继续读书,不得不忍辱负重地侍奉权贵。“嗟,嗟,苦节尤难在后头,一日不死中心忧。”诗人感叹道,节操的坚持尤其困难,一旦有一日不能坚持到底,内心将充满忧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