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婚媾通殊域。垂杨扫尽千年雪。旧俗独留残。因知施教难。
佛言诸地狱。一一罗心目。地狱众生谁。农奴真可悲。

【注释】

文成婚媾通殊域。

文成:即文成公,春秋末年晋国大臣范宣子。他娶晋大夫赵武妹为妻,生有二子,长子称“文”,次子称“成”。后因封于范国,故称“文成”。这里用“文成”借指范氏家族。

婚媾(hé):婚姻,联姻。

通:使……相通,这里是说文、范两家联姻,成为亲家。

殊域:异邦,异国。

垂杨扫尽千年雪。

垂杨:杨柳下垂的样子。这里指春柳。扫尽:扫除干净。

千年雪:形容积雪之厚,如千年不融之雪。

旧俗独留残。

旧俗:古时风俗习惯。

独留残:只有这些遗留的习俗存在下来。

因知施教难。

因知:于是知道。

施教:传授教育。

难:困难重重。

【译文】

范宣子与晋大夫的女儿结为亲家,文成公和范氏家族联姻,结成了亲家,从此两国互相交往。

垂柳的枝条轻轻摇曳,把千年的积雪都扫得干干净净。

古代的风俗习惯只保留下一点残余,才知道传授教化真是一件困难的事。

【赏析】

这首小令是写范宣子与晋女结亲之后两国之间的交往。首句“文成婚媾通殊域”,表明这是一对异姓的亲事;第二句“垂杨扫尽千年雪”则表明了双方交往之深,连千年不化的积雪都被扫得干干净净了。第三句点明这是一桩“新亲事”。“旧俗独留残”,表明了这一对异姓亲家之间还存在着不少隔阂;第四句“因知施教难”,则点出了这桩亲事中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怎样进行文化教育?全曲以“文成婚媾通殊域”开篇,又以“因知施教难”结束,构成了一个由表及里、由外向内的完整结构。在结构上,前后两段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前段写范宣子与晋女结亲以后,两国之间互派使者频繁往来,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后段则着重描写了范宣子在接待晋使的过程中,如何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因知施教难”。从内容上看,前半部分重在写事,后半部分重在写人,前者侧重描写两国交往之密切,后者则着力刻划范宣子的难处和苦衷。在艺术上,此曲以对话的形式表现故事,显得生动活泼;同时,它通过范宣子与晋女使者的对话,展示了范宣子的聪明才智和善于交际的性格特点。此外,它还善于利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比如,“文成婚媾通殊域”与“垂杨扫尽千年雪”两句,一写婚媾的双方都是来自不同国度的贵族家庭,一个是中原大族,一个是北方少数民族;一写婚后双方互通有无,交流文化,其乐融融;而“旧俗独留残”与“因知施教难”两句,一写双方的习俗各不相同,互不相容;一写双方在文化交流方面所遇到的阻力很大,难以克服。如此等等。这种对比,使得这首小令的艺术魅力更加突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