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萝人作拂菻妆,为借昙云掩泪光。
解道夜山元胜昼,不须蒙懂怪襄阳。
诗句原文
苎萝人作拂菻妆,为借昙云掩泪光。
译文
苎萝女子模仿异国风情的妆容,借昙花云彩遮掩泪光。
注释
苎萝:古代指山中的女子。拂菻:即拂林,古国名,今土耳其一带。妆:化妆。昙:昙花,夜间开放的花。掩泪光:掩饰悲伤。
赏析
这首诗以苎萝女子的妆容和昙花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异域风情和异国文化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和接受程度。
苎萝人作拂菻妆,为借昙云掩泪光。
解道夜山元胜昼,不须蒙懂怪襄阳。
诗句原文
苎萝人作拂菻妆,为借昙云掩泪光。
译文
苎萝女子模仿异国风情的妆容,借昙花云彩遮掩泪光。
注释
苎萝:古代指山中的女子。拂菻:即拂林,古国名,今土耳其一带。妆:化妆。昙:昙花,夜间开放的花。掩泪光:掩饰悲伤。
赏析
这首诗以苎萝女子的妆容和昙花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异域风情和异国文化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和接受程度。
【注释】 金缕曲 · 为藏山题画绝唱酬希听。 我非鱼、子犹非我,会心谁胜。 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瞬华萎难认。 展画里、仙关云磬。 浪说挂冠神武早,滞翱翔、那得常清净。 铭鹤罢,倚松暝。 洞庭叶下灵均醒。 顾龙门、伤怀眇蹠,杨侯波劲。 亲友抟沙坚不散,荒了陶家三径。 溯明月、中秋人定。 玉宇琼楼三世影,唤湘灵、鼓瑟苍龙应。 常娥老,维摩病。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于1952年春在湖南长沙时所作
【注】 1.月晕:月亮的晕。2.瞢腾:朦胧。3.玄夜:夜晚。4.霓裳:神话中西王母的车。5.蓝婆:天帝的女儿名青娥。6.十二:指天上的十二宫。7.九曲蚁:指《长恨歌》中的“九曲池”。8.琼宫:即玉阙。9.消息:这里指玉环的消息。10.鳞甲:龙鳞和龙甲,这里指冰。11.玉蟾:即月亮。12.白战诗坛:指李商隐的《瑶池》一诗。13.冻渗玉蟾清泪:形容玉环流泪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第一部分:八声甘州·重阳园中独坐,菊花有开者 诗句释义:在重阳节这个节日里,独自坐在园中,看到菊花中有开花的。 译文:在重阳节这一天,我独自一人坐在花园中,看到菊花中有绽放的。 注释:“八声甘州”是一种古典音乐曲调的名称,此处可能指代作者在特定时刻的心情或环境。“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日,传统上被认为是登高远望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姜夔所作的一首咏莲花的词。下面是逐句释义: - 第一句:“暗香 潭月山房木莲花放,俗称大玉兰,实即古所谓木兰,香山诗所称木莲也。“ 解释:暗香,通常指某种花卉散发的香味。这句诗描述了木莲花在月光下绽放的情景。木莲花,又称大玉兰、木兰,是香山诗中常见的名词。 - 第二句:“莲花八叶。” 解释:莲花通常有八片花瓣,这里用“八叶”来形容木莲花的美丽。 - 第三句:“堕世尘
诗句解释与赏析 第1节:“尘梦烟消,虫天漏尽,招魂江外。” - 关键词:尘梦,烟消,虫天漏尽,招魂 - 注释:这里表达了一种对过往记忆的怀念与追忆。 - 赏析:诗人通过“尘梦烟消”和“虫天漏尽”这样的意象来描绘时间的无情流逝,以及他对过去的无限怀念。"招魂江外"则可能是指他试图通过某种仪式或行为来召唤或纪念那些已经逝去的人或事。 第2节:“沉吟玉笥,难挽此才尘里。” - 关键词:沉吟,玉笥
【诗句解读】 1. 肠断东风万柳堤: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感到心碎,东风和万柳堤象征着春天的美好景象,但诗人的心却无法与之共鸣。 2. 十分春过石桥西:这里的“十分”表示时间的流逝,春天已经过去一半,诗人在石桥西边度过了这段美好的时光。 3. 斜月冥濛天水白,梦凄迷:斜月的朦胧景象和天水的白色映衬出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悲伤。梦境中的凄迷让诗人更加感受到内心的空虚和失落。 4. 归去也知琼宇近
【诗句】 忆旧游 辛丑除夕,溯江至十二圩大兄官舍度岁 尽冻云拂帽,霁雪湔衣,鼓枻重来。 潮出扶桑下,送行人西上,遮莫东回。 津头关吏借问,前度客繻开。 甚三宿天留,一行月厌,鸥鹭休猜。 东轩传鹊喜,道人随佳节,春动深杯。 南北东西路,暂白头兄弟,笑索官梅。 风轮浩荡,吹我马骨蓟丘台。 报江上青山,好留颜色归梦催。 【译文】 回忆过去游览的情景,辛丑年除夕,溯长江至十二圩哥哥的官舍过年。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樱花的美丽与娇媚,表达了对春天和生命的赞美。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朱晕唇含,丹华的注,春风绝代东施。 - “朱晕唇含”描绘了樱花颜色鲜艳,像嘴唇一样红润。 - “丹华的注”指的是樱花的花瓣像红色的液体滴落。 - “春风绝代东施”形容春风如同美女东施(即美女西施)一般,使樱花更加美丽动人。这里运用了双关语,“绝代”既可以理解为春风无与伦比的美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双花王阁赋牡丹》的节选。全诗如下: 东风无赖,向妙明空中,色尘吹聚。 瞥尔摩醯无相眼,还为花光一觑。 午韵阑初,露香亭晚,玉佩罗裙舞。 樊南老矣,更无彩笔新句。 尽教芍药扶轮,海棠授印,京洛风流具。 小妹东家窥宋久,催唤蕊珠同住。 緤印香严,袜尘波细,离合神光处。 斜阳导引,海西又作霞妩。 注释与赏析: 1. 东风无赖: 东风,即春风
八声甘州 上元夜无月碧翁翁倦眼是慵开,云尾憺愁余。倩剑锋抉破,常娥唤醒,翻自踌躇。江汉交流北渚,暗水动潜虚。不是骑鲸客,跋浪长鱼。梦去音尘千里,问上都灯市,绛蜡何如。老南浮羁客,三十六鳞疏。岁华新心情非旧,听邻娃笑语转更初。花南漏,丁丁遥夜,窗掩灯孤
【注释】 乙卯: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 重至西湖:再次来到西湖。 口号:诗篇,即《西湖杂咏》。 聚散由知有定缘:相聚离散自有其一定缘分。 故人:老朋友。 各凄然:各自感到凄凉哀伤。 观河莫话波斯面:观看黄河不要谈论波斯人的面貌。 已隔风轮五百年:已经隔了五百年了。风轮:指代时间。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在西湖的见闻感受的七绝。全诗以“故人”为中心意象,将西湖与故人联系在一起
乙卯年五月,诗人重游西湖,有感而作。 来趁西湖五月凉, 趁着这五月的凉爽气候,来到西湖欣赏景色。 凭阑尽日醉湖光, 靠在栏杆上,整天沉醉于西湖的美景之中。 圣因寺古佛无语, 在圣因寺中,看到古佛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什么也没有说。 一杵残钟摇夕阳, 在寺庙外,听到一杵钟声在夕阳下摇曳,显得格外凄凉。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游览西湖时的喜悦和感慨。首句“来趁西湖五月凉”
诗句释义: 1. 江门帆点夕阳明:描述江门处,夕阳下船只的帆点缀出一片明亮的景象。 2. 江上愁心向晚生:表达作者在江上时,因日落而引起的忧愁之情逐渐增长。 3. 我寄悲怀东海若:表示我将自己的哀痛寄托给大海中的东海岛(可能指的是蓬莱仙山或东海上的某个岛屿)。 4. 要回胥种荡蓬瀛:意为想要回到那些被风扬起的蓬草之中的仙岛,也就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译文: 夕阳映照江上的船只
【注释】: 乙卯: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西湖:即今浙江杭州西湖,在杭州城西。葛洪:人名,东汉道教炼丹术家。《抱朴子.内篇.黄庭》有《葛翁枕中书》的记载,称葛洪为“葛公”。寄语:告诉、嘱咐。 【译文】: 老人已经没有胜迹可寻,游子登楼仍怀旧情。 告诉葛洪不要空怅望,骑牛也许还能来生。 赏析: 这首七绝诗是作者于庆元二年(1196年)重游西湖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语言平易通俗,却不失文采
【注释】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起于门庭之客,终于田园之隐士。 千载:千年。接席:坐在一起。意:心意。 子珠:比喻婴儿。灵根:指婴儿的胎骨。金华簇:金灿灿。 咸池、甘石:古代神话中的水神和药神。 【赏析】这首诗是陶渊明隐居后所作。他在海云阁居住的时候,常以“海日”命名他居处的小楼。他经常在室内盘桓不去,每天诵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句子
【注释】 1. 荒草:指墓地。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2. 言寻:说,一说。 3. 两海:指东海边和北海边。风马牛:比喻不相关联的事物。 4. 矫:同“皋”,指高。轩:古代一种车。 5. 懿公:晋文公之子。死社稷:为保卫国家而死在战场上。 6. 伤哉:可怜呀!走:指逃亡在外。 7. 黄肠:用柏木做成的棺椁。 8. 有臣乃若此:有这样无能的臣子(指赵盾)。若:像。许:赞许。 9. 苌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