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看画画非画,高堂飒沓风云开。
九百年前冥漠人,鸦叉招得精魂来。
建标峰如巨灵擘,直干松自秦时栽。
天绅大瀑透空下,彼岂胸臆填风雷。
磥磥磕磕崒中怒,耳鸣恍忽惊涛催。
悬知松根攫危石,石下定有龙湫洄。
满盈之动岂无日,骊珠夜窃何为哉。
荆浩北人山北性,清秀不与王维侪。
亦掀思训拨昭道,忍将金碧污巅崖。
纯全山水大冬气,闭隐道与希夷偕。
汹汹五季人相食,厉有怜王僧话灰。
战尘飞不到萧寺,吴笔项墨随涂揩。
真形太行接恒岳,冥寄桃源及天台。
风云所通径路绝,若有人兮宅崔嵬。
固知图画意未尽,上方气已通蓬莱。
十年江湖困卑湿,董生平远非余怀。
长安岂知日同远,岱宗政恐山其颓。
乾坤干戈身老病,青鞋布袜行靡阶。
投林甘寝幻思梦,梦身化作松根苔。
廉家荆浩画松峦山水障子樊山作长歌余亦继和
【注释】:廉家,即唐代画家荆浩。荆浩(约公元709年-约公元753年),字景山,河内郡温县人,唐代著名山水画家、诗人。
【赏析】:此诗是诗人为荆浩的《画松图》所题之作。诗人对荆浩的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画中的松峦山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诗人在诗中赞美了荆浩的山水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画中看画画非画,高堂飒沓风云开。
【注释】:画中看画,意谓观画犹如身临其境,而画本身并非真的山水。飒沓,形容风声急促。
【赏析】:《画堂记》有云:“夫以应目之娱,写山川之性。”荆浩的画艺正是如此,他在描绘山水的同时,也赋予了山水以生命力和情感。诗人通过“高堂飒沓风云开”这一生动形象,展现了荆浩的画技高超,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画中的山水之中,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九百年前冥漠人,鸦叉招得精魂来。
【注释】:冥漠人,指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想象。鸦叉,指神话传说中的精怪或神灵。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古人智慧的钦佩之情。古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创造出了许多神话传说。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建标峰如巨灵擘,直干松自秦时栽。
【注释】:建标峰,指泰山。巨灵擘,形容泰山之高耸入云。秦时,指秦朝时期。
【赏析】:这句诗赞美了泰山的雄伟壮观。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描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天绅大瀑透空下,彼岂胸臆填风雷。
【注释】:天绅,形容瀑布如天上的彩虹般美丽壮观。透空,指瀑布从高空倾泻而下,仿佛要穿透空间。填风雷,形容瀑布声势浩大,如同雷霆万钧。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瀑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激动与豪情。
磥磥磕磕崒中怒,耳鸣恍忽惊涛催。
【注释】:磥磥,形容山峰陡峭。磕磕,形容山石棱角分明。崒中怒,指山石在风雨中显得更加雄壮。耳鸣,形容听到的声音清晰可闻。恍忽,指感觉模糊不清。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山石的形态和声音,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悬知松根攫危石,石下定有龙湫洄。
【注释】:悬知,推测之意。攫,抓住。危石,指陡峭的石头。龙湫,指深潭。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述山石的形态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满盈之动岂无日,骊珠夜窃何为哉。
【注释】:骊珠,比喻珍贵的珍珠。夜窃,指夜晚悄悄移动。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白天的平静与夜晚的活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动态变化的欣赏。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荆浩北人山北性,清秀不与王维侪。
【注释】:荆浩(709-753), 唐代画家、诗人。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述荆浩的地域背景和个性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艺术家的赞赏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艺术家的独特见解。
亦掀思训拨昭道,忍将金碧污巅崖。
【注释】:思训,唐代著名画家。昭道,明亮照耀的道路。金碧,泛指华丽的装饰。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荆浩画作中蕴含的哲理之美的赞赏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追求。
纯全山水大冬气,闭隐道与希夷偕。
【注释】:纯全山水,指完整的山水画。大冬气,指冬天的气息。闭隐道,意为隐居于山林之中。希夷,指道教中的一种理想状态。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山水画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汹汹五季人相食,厉有怜王僧话灰。
【注释】:五季,指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的时代。厉有怜王僧,指王维在寺庙中为僧人讲述佛法的故事。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述古代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对佛教的信仰,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宗教文化的关注。
战尘飞不到萧寺,吴笔项墨随涂揩。
【注释】:萧寺,指寺院。吴笔,指书法作品中用笔细腻流畅的风格。项墨,指墨色浓重而富有变化的风格。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战乱年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关注。
真形太行接恒岳,冥寄桃源及天台。
【注释】:真形,指真实的山形地貌。太行山、恒山分别为中国五岳之一。冥寄,指寄托于无形之中。桃源洞、天台山分别为道教中的理想境界。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太行山、恒山以及桃花源等名胜古迹的地理位置,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热爱与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期望。
风云所通径路绝,若有人兮宅崔嵬。
【注释】:风云所通,意为山川之间的通道被云雾遮蔽。径路绝,意为道路断绝。若有人兮,指如果有这样的高人隐士居住于此。宅崔嵬,指隐居于高峻险要之地。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述山川间的道路被云雾遮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隐居生活中那种宁静致远、远离尘嚣的境界的追求。
固知图画意未尽,上方气已通蓬莱。
【注释】:上方气,指仙境之气。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名。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一幅山水画中所蕴含的意境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十年江湖困卑湿,董生平远非余怀。
【注释】:江湖,指代漂泊不定的生活。董平,东汉末年的名将。生远,指远离家乡、在外漂泊。余怀,指个人的情怀或志向。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述诗人多年来在外漂泊、艰难度日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
长安岂知日同远,岱宗政恐山其颓。
【注释】:长安,指当时的都城长安(今西安)。日同远,意为距离遥远。岱宗,指泰山。其颓,指山体崩塌。
【赏析】:这句诗通过表达对故乡长安的怀念之情,以及担忧泰山因岁月流逝而变得岌岌可危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乾坤干戈身老病,青鞋布袜行靡阶。
【注释】:乾坤干戈,指天地间的战争与征战。身老病,指身体衰老生病。青鞋布袜,指穿着朴素的鞋袜。行靡阶,意为行走于崎岖不平的道路上。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述诗人晚年生活的状态和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纷扰的思考与感慨。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简朴生活、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的追求。
投林甘寝幻思梦,梦身化作松根苔。
【注释】:投林甘寝,意为投身于山林之中寻找安宁之所。幻思梦,意为虚幻的梦想。梦身化作松根苔,意为梦中化身为松树根部的苔藓。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述诗人在山林中寻找安宁、实现心灵净化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哲学的领悟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