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蟠西江,厥惟神仙宅。
窈冥三百里,往往困游屐。
使君发高兴,逝将饱经历。
披悃告大吏,休沐许三夕。
仓皇裹糗糒,折柬到逋客。
维时丁未秋,正近重阳节。
天气忽暄暖,披裘杂絺绤。
同调得三人,无虑喧与寂。
侧闻兵燹余,梵刹尚逾百。
前期杳难穷,惜阴慎所适。
香城山最险,翠岩名尤赫。
两地骋夙怀,循涂更探索。
稍行犹康庄,渐远得局蹐。
游丝常罥面,瘦藤能迸石。
绝巘恣盘纡,缅怀巨灵擘。
逢树竞折枝,危径实轻策。
路回失乡导,草偃寻人迹。
瞬息苦少暇,大水遽塴湱。
波涛满空山,平慎生恍惚。
碓屋结构牢,造化及琐屑。
忽忆穷檐人,赁舂形役役。
辛苦谋一饱,觏此得无戚。
茅茨时复近,牵确转逾窄。
日落山花殷,犹余数峰赤。
逶迤入灵境,殿阁晃金碧。
衲子被长发,原委能具说。
西山蟠西江,厥惟神仙宅。
窈冥三百里,往往困游屐。
使君发高兴,逝将饱经历。
披悃告大吏,休沐许三夕。
仓皇裹糗糒,折柬到逋客。
维时丁未秋,正近重阳节。
天气忽暄暖,披裘杂絺绤。
同调得三人,无虑喧与寂。
侧闻兵燹余,梵刹尚逾百。
前期杳难穷,惜阴慎所适。
香城山最险,翠岩名尤赫。
两地骋夙怀,循涂更探索。
稍行犹康庄,渐远得局蹐。
游丝常罥面,瘦藤能迸石。
绝巘恣盘纡,缅怀巨灵擘。
逢树竞折枝,危径实轻策。
路回失乡导,草偃寻人迹。
瞬息苦少暇,大水遽塴湱。
波涛满空山,平慎生恍惚。
碓屋结构牢,造化及琐屑。
忽忆穷檐人,赁舂形役役。
辛苦谋一饱,觏此得无戚。
茅茨时复近,牵确转逾窄。
日落山花殷,犹余数峰赤。
逶迤入灵境,殿阁晃金碧。
衲子被长发,原委能具说。 赏析:
《西山纪游》是施愚山的一首纪游诗。此诗写于诗人任福建建宁县令期间(公元1650年)。
首联写西山之形势和地理位置。西山蟠伏在西江边,它是神仙的住所。西山地势高峻,方圆三百里,常常为游览者所驻足。这两句总括了西山的全貌和位置。“蟠”字形象地写出了西江流经之处山势的曲折蜿蜒,“三百里”、“蟠”字又突出了西山的广阔、雄伟;“神仙”二字既点明了西山的神奇色彩,又烘托出诗人对它的向往之情。
颔联进一步描写西山之胜景及其对人的吸引力。作者用“窈冥”来表达其幽深莫测的意境,用“困游屐”来表现游人之多,足见西山西面的山水之美。
颈联承上启下,写西山对游客的吸引以及游客们的到来。诗人以“使君”指称施愚山,表明施愚山对游览西山十分热心。他一到就兴高采烈,准备尽情游览一番。“逝将饱经历”,意为他打算在西山上尽情游玩,以期增长阅历。“披悃告大吏,休沐许三夕”一句,表明施愚山不仅想游览西山,还想借游览之名向上司请假三日,以便有充分的时间好好领略西山风光。这两句表现出施愚山对西山的喜爱以及他对这次出游的期待。
尾联写西山的自然美和人文景观。首联中“窈冥三百里”已经暗示了西山自然景观的壮美,而“梵刹尚逾百”则具体描绘了西山上的佛寺众多。作者在这里运用夸张手法,以“逾百”来形容佛寺的数量之多,从而表现出西山人文景观的繁盛。“前期杳难穷,惜阴慎所适”两句则是诗人在西山上的所见所感。“前期”指的是行程计划,“杳难穷”形容旅途漫长且难以预测,“惜阴”即珍惜时间,“慎所适”表示要慎重选择目的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旅途漫长、未知的担忧以及对时间的珍视,体现了他的谨慎和细心。
中间两联写西山的自然环境。“香城山最险”,“翠岩名尤赫”,这两联通过具体的景物来表现西山的壮丽景色。“两地骋夙怀,循涂更探索”,诗人在西山上游览时,时而驰骋在平坦的山路上,时而攀登险峻的山峰,不断探索着新的景观。这种自由奔放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冒险的追求。
第五联写西山的人文景观。“游丝常罥面,瘦藤能迸石”,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西山上独特的自然景观。“绝巘恣盘纡,缅怀巨灵擘”,这里用“盘纡”和“擘”这两个动词来形容西山的陡峭和雄奇,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逢树竟折枝,危径实轻策”,诗人在西山上看到各种奇特的树木时,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些险峻的山路对于行人来说是如此的艰难。“路回失乡导,草偃寻人迹”,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迷失方向、寻找回家之路的情景。然而,当他终于找到回家的路时,却发现自己已经疲惫不堪,只能坐在草地上休息。“瞬息苦少暇,大水遽塴湱”,这里的“瞬息”和“遽”都是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的意思。诗人用“苦少暇”来表达自己对于时间的无奈和紧迫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游览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而“大水遽塴湱”,则是形容突如其来的大雨给旅行者带来的不便和困扰。
最后一联写西山的寺观建筑。西山的寺院虽然不多但规模宏大,而且建筑精美壮观。作者在此赞美了西山的寺院。“碓屋结构牢,造化及琐屑”,这是对西山寺院建筑工艺的赞誉,意指西山寺院的建筑工艺精湛,宛如大自然的杰作一般。“忽忆穷檐人,赁舂形役役”,这两句诗则从侧面反映了西山寺院的规模之大和建筑之美。诗人想起了曾经在西山寺院中劳作的贫穷百姓,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得这座寺院得以繁荣昌盛。而他自己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官员,却也能在西山寺院中得到短暂的休息和放松。
整首诗通过对西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山水世界,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冒险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