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蹇下山径,乱云相抵突。
霏霏出烟雾,未雨道先滑。
苍茫翠微里,何从辨虹霓。
嗟余误尘网,毵毵见白发。
丈夫不得志,此身等蠓蠛。
神仙吾所慕,忧来不可辍。
山水且徜佯,胜游顿提挈。
载笔陈此诗,聊以志岁月。
【注释】
西山:指今安徽黄山。
高阮怀同学:名不详,字子高。明末诗人,有《高阮怀集》。
偃蹇:曲折。
抵突:相碰冲撞。
霏霏:雨雾弥漫的样子。
苍茫:形容山势高远,迷蒙不清。
辨:分辨、辨认。
丈夫:男子汉。
蠓蠛(míng xié):小虫名,形似蚊子,色灰绿而微红,能飞而吸血。这里借指小人。
徜徉:悠闲自在地步行或游玩。
提挈:手提、携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了黄山后的感怀之作。诗中通过描绘游山途中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现实的感慨。
首联“西山纪游六百字呈同游施愚山少参高阮怀同学”交代了游山的背景和目的。西山是指黄山,这里指的是作者在游览黄山时所撰写的游记。同时,这也是对施愚山、高阮怀等人的感谢之词。
颔联“偃蹇下山径,乱云相抵突。”描绘了游山途中山路蜿蜒曲折、云雾缭绕的景象。其中“偃蹇”意为弯曲不平,形容山路陡峭曲折;“乱云”则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情景。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黄山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颈联“霏霏出烟雾,未雨道先滑。”进一步描绘了游山途中的险峻环境。这里的“霏霏”形容雾气弥漫的景象;“道先滑”则表达了在雾气弥漫的环境中行走的难度之大。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游山路途的艰险和不易。
尾联“苍茫翠微里,何从辨虹霓。”则转入了对游山过程中所见美景的描写。这里的“苍茫”意味着景色广阔、深远,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翠微”则是形容山间植被茂密、绿意盎然的美丽景象。然而,由于山路崎岖难行,使得作者难以辨认那些美丽的彩虹和阳光。这句诗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表达了自己在艰难险阻中的无奈与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游山过程中所见美景的描绘以及对自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