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日知》编,一经复一纬。学《易》在庸言,无为虚渺滞。
考传在实事,无为传凿恣。《丧服》补《顾命》,袭吉可无詈。
乐章订《雅》《南》,诲淫可无累。至于三《礼》修,口诵必躬肄。
民物遍整顿,何谢廊庙器。土归乡举良,官须久任畀。
赋田九式平,简阅四郊萃。导川各有宜,同文别以类。
经术快大行,风俗振古配。安知公绪言,不迟身后慰。
吾孱失学久,与公生并世。道路万里长,未获函丈侍。
顾未一得愚,颇慕穷经贵。昔贤统系垂,私淑乃成例。
入室仗桓谭,尽发云亭秘。嵩华自云高,着脚庶渐企。
身心肃斋祓,黄籍严舆卫。欲求𥟱穗登,功定深耕穊。
谁谓驽骀庸,唏骥终非骥。謦欬几席傍,恐惧一篑弃。
这首诗是明朝学者顾炎武在读《日知编》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日知编》的高度评价和对学问的追求。
诗句:
- 即今:《日知编》
- 《日知编》:这是一本由顾炎武编写的书,内容涉及各种学问。
- 一纬:《易经》
- 学《易》:学习《易经》
- 庸言:平凡的言语
- 无为虚渺滞:不要盲目地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
- 传:指传授学问的人或事
- 实事:真实的事情
- 凿恣:刻板固执
- 丧服:古代一种礼仪,用来哀悼死者
- 补《顾命》:补充《顾命》的内容
- 袭吉:继承吉祥的事物
- 乐章:音乐章节
- 订《雅》《南》:整理《诗经》和《书经》的内容
- 诲淫:教导淫乱的人
- 三《礼》:指周代的三个重要礼仪制度
- 口诵必躬肄:必须亲自诵读
- 廊庙器:指有才能的人
- 土:土地
- 官:官员
- 赋田九式平:指公平合理的土地分配制度
- 简阅四郊萃:指简化政务,关注百姓疾苦
- 导川各有宜:指不同的河流有各自的流向和规律
- 同文别以类:指统一的文字,根据不同的内容分类
- 经术快大行,风俗振古配:指经世致用的学问和好的风俗传统
- 安知公绪言,不迟身后慰:怎么知道顾炎武的言论不会给后人带来安慰呢
- 我孱失学久,与公生并世:我长期失学,与您同时生活
- 道路万里长,未获函丈侍:道路遥远,未能有机会拜见先生
- 顾未一得愚,颇慕穷经贵:我虽然没有得到您的教诲,但很仰慕您对研究经书的重视
- 昔贤统系垂,私淑乃成例:前人的学术传统和思想影响深远,我通过自学成为了一个学者
- 入室仗桓谭,尽发云亭秘:进入房间,像汉代的桓谭一样,发现了许多珍贵的秘籍
- 嵩华自云高,着脚庶渐企:华山之高自不必说,脚踏实地逐渐接近高峰
- 身心肃斋祓,黄籍严舆卫:身体和心灵都进行彻底的净化,严格遵守规矩
- 欲求𥟱穗登,功定深耕穊:想要登上山顶,就必须努力深耕土地
- 谁谓驽骀庸,唏骥终非骥:谁说平庸的人就不能成功,最终成功的还是那些优秀的人
- 謦欬几席傍,恐惧一篑弃:听到先生的教诲,心生敬畏,不敢有丝毫懈怠
赏析:
这首诗是对《日知编》的赞誉,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诗人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理解,认为《日知编》内容丰富,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知识。他赞扬了顾炎武的学识渊博,同时也对自己的学习表示了谦虚。诗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如“欲求𥟱穗登,功定深耕穊”,意思是要通过努力来攀登知识的高峰,不能有丝毫懈怠。最后,诗人感叹自己的渺小,但仍然怀着敬畏之心,不敢有丝毫怠慢。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敬畏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