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音雷奋蛰,地籁风号穴。
凤鸣览德辉,鴂啼催暮节。
东风吟百鸟,不独梁间鳦。
寒蝉与蟋蟀,感秋复悲栗。
气化使之然,机至不容遏。
此或缘知觉,相将弄喉舌。
石窍本无声,水行殊瀄汩。
忽然相击触,无心中音律。
信知天地间,至妙难理诘。
人声得精微,寄兴尤恍惚。
中心良雾郁,冲口自风发。
但伸所欲言,豪圣莫能屈。
在昔周诗亡,始有获麟笔。
删定无圣人,风谣乃遗逸。
况乏輶轩采,贞淫谁纂述。
古今有迁变,何曾昔韵歇。
正声本无恙,文士自争夺。
特起求名径,真诗乃沦没。
此道宋元时,犹未事倾轧。
原体本骚人,后来俱派别。
英雄当运会,各与时相匹。
譬如唤晴鸠,亦有知雨鹬。
那将堂上竽,遽厌堂下瑟。
有明弘正时,何李气蓬勃。
师资浣花叟,余子遭割截。
遂钳万人口,攘臂称渠帅。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诗,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和欣赏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

  1. 天音雷奋蛰,地籁风号穴。
  • 雷声如同大地的震动,风声如同洞穴里的回响。
  1. 凤鸣览德辉,鴂啼催暮节。
  • 凤凰在高空中鸣叫,象征着德行的光辉;黄鹂的啼叫声催促着傍晚的到来。
  1. 东风吟百鸟,不独梁间鳦。
  • 春风中百鸟齐鸣,不仅仅是梁上的知了。
  1. 寒蝉与蟋蟀,感秋复悲栗。
  • 秋天到来时,寒蝉和蟋蟀都显得有些悲伤和害怕。
  1. 气化使之然,机至不容遏。
  • 自然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无法阻止它的发展。
  1. 此或缘知觉,相将弄喉舌。
  • 这是由于人们的感知而产生的,就像人们相互争论、争辩一样。
  1. 石窍本无声,水行殊瀄汩。
  • 石头的开口原本是没有声音的,水流经过曲折的地方也会发出声响。
  1. 忽然相击触,无心中音律。
  • 突然之间,它们相互碰撞产生了和谐的声音,这是一种不经意的韵律。
  1. 信知天地间,至妙难理诘。
  • 确实知道天地之间存在着一种奇妙的事物,这种事物是如此精妙,以至于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1. 人声得精微,寄兴尤恍惚。
  • 人类的声音虽然细微,但是能够激发出深刻的情感和想象。
  1. 中心良雾郁,冲口自风发。
  • 内心充满了迷雾,但最终会像风吹过一样释放出光芒。
  1. 但伸所欲言,豪圣莫能屈。
  • 只要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即使是伟大的圣人也无法压制住你。
  1. 在昔周诗亡,始有获麟笔。
  • 过去的诗歌已经消亡,只有《诗经》中的《获麟篇》被重新发现。
  1. 删定无圣人,风谣乃遗逸。
  • 没有圣人来进行删定,只有民间的歌谣和传说被保留了下来。
  1. 况乏輶轩采,贞淫谁纂述。
  • 更何况缺乏传扬天下的能力,谁能去编纂这些珍贵的资料呢?
  1. 古今有迁变,何曾昔韵歇。
  • 历史总是在变化,但是古代的韵味并没有完全消失。
  1. 正声本无恙,文士自争夺。
  • 真正的声音是不变的,而文人却为了争夺名望而互相争斗。
  1. 特起求名径,真诗乃沦没。
  • 有些人专门追求名利之路,结果真正的诗歌却因此被埋没。
  1. 此道宋元时,犹未事倾轧。
  • 在宋朝和元朝的时候,这种追求功名利禄的道路还没有盛行。
  1. 原体本骚人,后来俱派别。
  • 最初的诗人都是骚人在模仿,但他们后来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1. 英雄当运会,各与时相匹。
  • 英雄们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出现,他们各自与时代相符合。
  1. 譬如唤晴鸠,亦有知雨鹬。
  • 就像是呼唤晴空的喜鹊,也有知晓雨水的鹬鸟。
  1. 那将堂上竽,遽厌堂下瑟。
  • 那就像是堂上的竽声,让人厌倦了堂下瑟的音乐。
  1. 有明弘正时,何李气蓬勃。
  • 在明朝的弘治年间,何景明和李梦阳等人的气势非常旺盛。
  1. 师资浣花叟,余子遭割截。
  • 师从浣花老人,其他人则被剪裁和切断。
  1. 遂钳万人口,攘臂称渠帅。
  • 然后钳制了成千上万的人,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宣称自己是领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