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藤深贮雨,庭树老悬秋。
便作山林想,仍兼洞壑幽。
隼旟归画省,乌尾下城头。
兴发成高唱,谁能继此不。
【注释】
《次《晚凉》韵》: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写藤蔓缠绕庭院之景,抒发了诗人对隐居山林生活向往之情。
“砌”,指庭院中的石阶。“藤深贮雨”:指庭院中长满藤萝的台阶上积满了雨水。“贮”:积聚,这里形容藤叶茂盛。
“庭树老悬秋”:庭院中的树木已经垂挂着一片秋天的样子。“庭树”:庭院里的树木。“悬”:悬挂。这两句的意思是院落中长满藤萝的台阶上积满了雨水,庭院里的树木已经垂挂着一片秋天的样子。
“便作山林想,仍兼洞壑幽”:于是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同时也兼有山间小溪流水声幽静的境界。“山想”:指隐居山中的意思。“洞壑”:山间的洞穴和沟壑。“幽”:幽深、寂静。
“隼旟”:指画有飞隼的旗子,古代朝廷官员出行时的仪仗。“归画省”:指回到朝廷办公。“归”:返回、归来。“画省”:皇帝的办公厅。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隼旗回到了画有飞隼的旗子的官署里,表示他回到了朝廷工作。
“乌尾下城头”:指的是黑色的乌鸦尾巴落在城墙上了。“乌”,黑色。“下城头”:落在城墙上了。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黑色的乌鸦尾巴落在城墙上了。
“兴发成高唱,谁能继此不”:兴起的感情像高歌一样地迸发出来,没有人能继承我这种感情的。“兴发”:兴起的感情,这里指诗人的豪情壮志。“高唱”:高声歌唱。“高唱”是说诗人的豪情壮志像高歌一样地迸发出来,没有人能继承他这种感情的。
【赏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写藤蔓缠绕庭院之景,抒发了诗人对隐居山林生活向往之情。全诗以咏物起兴,托物寄意。首二句先从藤蔓说起,然后写到树木和水声,最后归结到山林和水涧,层层推进,步步深化。前二句为铺垫,后二句为高潮。
诗的前两句,先写藤蔓缠绕庭院之景,再写庭树垂挂秋色之状,层次分明。“便作山林想,仍兼洞壑幽”,由庭院中长满藤萝的台阶上积满了雨水,庭院里的树木已经垂挂着一片秋天的样子,而引发出对隐居山林生活向往之情,同时也兼有山间小溪流水声幽静的境界。
后二句写隼旗归画省、乌尾下城头。隼旗归画省,表示他回到了朝廷工作;乌尾下城头,则说明他的心绪依然在朝廷之上。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归朝工作后的豪情壮志,又表明了他心中那份难以实现的归隐之心。
末二句写兴发成高唱,谁能继此不。意思是说,兴起的感情像高歌一样地迸发出来,没有人能继承我这种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