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堆里,剩半丝一缕,呼之欲出。人在小窗扶病起,恍惚似闻声息。玉已成烟,香拼化土,此恨终难灭。苔荒院冷,知它多少凄咽。
堪叹从古佳人,几多艳魄,曾与君同劫。回首淡烟凉月夜,春梦了无痕迹。悄悄冥冥,酸酸楚楚,偷向墙阴泣。晓风吹散,却从何处寻觅。
【译文】
落花飘零,半丝一缕,仿佛要呼之欲出。人在小窗扶病起,恍惚间似闻其声。玉已化为烟土,香已消散如土,此恨难以消除。庭院荒芜,院中苔藓丛生,不知有多少凄婉的叹息。
可悲的是从古至今的女子,许多美貌的灵魂与君共同经历劫难。回首看淡烟月色中的凉夜,春梦已成空,再无痕迹。悄悄无声,酸酸楚楚,偷偷地在墙阴哭泣。晓风吹散了一切,却不知从何处寻觅。
【赏析】
《壶中天·落花》是一首咏史词作,上片追忆昔日佳人的美艳风华及她们所遭受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对她们不幸遭遇的无限感慨和同情;下片则借“几多”一词抒发了自己身世沉沦、怀才不遇之情。全词以物为媒,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感慨与无奈。
这首词写于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秋。当时,作者正隐居在浙江仙居县的石洞山中,自号“瓢泉老人”。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时所作。
词的上片开头三句说:在落花堆积的地方,只有半缕残丝,它想要飞出又飞不出。这几句描写了一个美人被遗弃后孤独凄凉的情景。“人在小窗扶病起”,点出主人公的身份。“恍惚似闻声息”,既写出主人公病后的虚弱和迷茫,也暗示着她内心的悲凉。接着,词人用“玉已成烟,香拼化土”两句描绘了美人被毁容后的痛苦,进一步渲染了她内心的悲愁。这里的“玉成”指的是美人的美貌,而“烧尽”则表示其毁灭之快。这种写法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
词的过片处,“苔荒院冷”,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凄凉。“知它多少凄咽”一句则暗含着词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这里,“知它”指代主人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凄咽”则形容她的悲伤和痛苦。
词的下片开始,词人通过“堪叹”两字,引出了自己对于古代美女们的评价:“可叹从古佳人,几多艳魄,曾与君同劫。”这里,“堪叹”表示感叹之意,而“佳人”则是指那些美丽动人的女子。接着,词人又以“回首”二字,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女子的怀念之情。“淡烟凉月夜”,则具体描绘了这些女子所处的环境。而“春梦了无痕迹”一句则暗示了她们所经历的悲剧最终成为虚无,无法挽回。
词人以“悄悄冥冥”四字,描绘了这些女子在墙角偷偷哭泣的场景。这里的“悄悄”形容她们哭泣的声音细小、轻柔,而“冥冥”则形容她们的心情忧郁、无助。最后,“晓风吹散,却从何处寻觅”一句则表达了词人对这些女子的无尽哀思。这里,“晓风”指早晨的微风,而“寻觅”则表示他一直在寻找那些曾经陪伴过自己、如今却消失无踪的人。
这首词通过对落花、美人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词人对古代美女们悲惨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身身世沉沦的无奈之情。同时,词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值得细细品味和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