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来画里,看亭亭袅袅,东风难卷。帘角墙阴曾省识,横把月明界断。如此朦胧,者般黯淡,幽梦谁为伴。悄然无语,夜深飞上窗畔。
遥忆几曲栏杆,几重台榭,几处闲庭院。非雾非烟香气袭,望去模糊一片。满地春痕,露凉风紧,心事添凄惋。西楼月落,化为云气而散。
壶中天花影
移来画里,看亭亭袅袅,东风难卷。帘角墙阴曾省识,横把月明界断。如此朦胧,者般黯淡,幽梦谁为伴。悄然无语,夜深飞上窗畔。
译文:
壶中的天花影子,被移到了画中,看到了亭亭玉立的倩影,却被东风难以捕捉。帘角和墙角曾经熟悉过,但现在却无法再识别它们,月光下界限变得模糊。如此朦胧,如此暗淡,幽静的梦境谁来陪伴?我静静地站在那里,夜深的时候,天花影子飞上了窗边。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天花为题,描绘了一幅天花在夜晚飘舞的美丽画面。
首句“壶中天花影”,点明了诗歌的主题。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天花在画中的形象,包括其亭亭的身姿、随风摇曳的样子以及被东风难卷的情景。通过这些描写,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轻盈、灵动、美丽的天花形象。
第二句“帘角墙阴曾省识”和第四句“如此朦胧,者般黯淡”进一步丰富了天花的形象。诗人用到了“省识”、“界断”、“模糊一片”等词语,使得天花在夜色中的朦胧感更加突出。这种朦胧感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模糊,更是一种心灵上的震撼。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天花背后的意境。他回忆了曾经熟悉的栏杆、台榭、庭院等景物,但现在已经无法辨认。这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透露出一种失落和惆怅的情感。
最后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了月亮。西楼的月落化为云气而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这种结尾既与诗歌开头的“天花”相呼应,又给整首诗增添了一种哲理意味。
这首咏物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且略带忧伤的天花形象。它不仅让人感受到天花的美丽和轻盈,还引发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