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人去知多少,青篷虎山桥下。闻道西崦,花天雪海,万一玉梅都嫁。堆盘菜把。约挑荠廧阴,嫩寒休怕。病榻枯吟,茶烟如水梦回乍。
吴宫久无片瓦。纵西施网得,谁与论价。一角苏台,垂杨影里,可有阑干红亚。东风尚大。莫吹起春愁,流莺低骂。魂断江南,小楼听雨夜。

【注释】

①探春: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里指春光易逝。青篷:即青布篷船。虎山桥:地名。在苏州城西,跨运河。闻道:听说。西崦:即西山,在苏州西南。花天雪海:比喻景色美丽如画。玉梅:美玉雕成的梅花。堆盘菜:即“堆盘”之菜。荠廧(jie lín):一种野菜,味酸。挑荠廧阴:《诗经·小雅·北山》:“或燕及廧,或南冈上。” 毛传:“廧,草也;廧阴,草下之阴。” 这里以荠廧阴代指隐居之地。病榻枯吟:病卧在床上吟诗。茶烟:指茶叶泡的茶水。梦回乍:梦醒时的情景。

②吴宫:即吴国宫殿。久无片瓦:指吴国灭亡后,宫殿被毁,一片荒凉。谁与论价:谁能用价值来衡量。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于太湖中筑此台,后毁。垂杨影里:杨柳的影子之中。阑干红亚:栏杆边红叶如云。红亚,红色枝叶映衬。

③东风:春风。大:旺盛。吹起:吹动。春愁:春天的忧愁。流莺:黄莺。低骂:低声叫骂。魂断:形容悲痛至极。江南:这里指苏州一带地区。小楼:指作者所居的一座小楼。听雨夜:听雨声而入梦境。

【赏析】

《齐天乐·答叔问》,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当时诗人正闲居故居,与友人话旧,并寄寓身世感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对故人昔事的回忆和伤悼之情;下阕抒发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后的哀痛之情。全词以“春愁”为线索,由追念往事而转入对现实的感怀;由对现实感怀而转入对故国的追思,层层深入,步步跌宕,曲折有致、委婉多情,感人至深。

上片开头两句说“探春人去知多少”,点明题意,是说春天过去,人们纷纷离去,不知还剩多少。接下去又写“青篷虎山桥下”,这是苏州城西虎山桥旁的一条河,泛指南塘湖,也是作者曾经游赏的地方。“闻道西崦,花天雪海,万一玉梅都嫁”。这几句是想象西崦一带春光之美,花天雪海,万木葱郁,美玉雕成梅花都嫁人了。接着写他看到荠菜菜根下,挑荠菜的人还在采摘。“病榻枯吟,茶烟如水梦回乍”两句写他的病榻上枯坐吟诵,茶烟袅袅,仿佛回到梦中。

下阕写故人之事。“吴宫久无片瓦”三句写故国吴国的宫殿已破败不堪,连片瓦都没有了。“纵西施网得”,即使西施再巧妙地织网捕鸟,又有谁来谈论它的价值呢?这一句是化用西施典故,意思是吴国已经灭亡,即使像西施那样能言善辩的人也无法挽回了。“一角苏台,垂杨影里,可有阑干红亚”三句写姑苏台上那阑干红瓦依旧存在,可是昔日繁华已不复存在,只剩下垂杨的影子里。“东风尚大”,春风仍然强劲,吹得满地都是落花。“莫吹起春愁,流莺低骂”,“流莺”就是黄莺,它低声地啼叫,好像在责备东风为什么吹得这么猛烈。“魂断江南,小楼听雨夜”,意思是说吴国之亡已成定局,自己只能魂断江南了,只好孤苦伶仃地住在小楼上倾听雨声入夜了。

这首词是一首怀人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故国的忧伤。全词语言优美,意境凄清,感情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