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月地,水样流年,浸来都湿。觅影偏逢,凉魂步入花路白。啼鹃泪尽东风,感离红家国。今夜星前,恨天有个人立。
拾片梨云,算不许玉香遗逸。瞒鹦浅坐,怎被暗愁知得。千古春怜才子,只沉香亭北。小小山楼,让侬来领空色。

【注释】

(1)华胥引:唐教坊曲名。

(2)同紫帆:和紫帆一起。

(3)用玉田韵:即用玉田体(一种字体)。

(4)花路白:指花径。白,白色。

(5)啼鹃(juān):杜鹃鸟。又名杜宇、子规等,传说是蜀王杜宇死后化为的鸟。

(6)东风:春风。

(7)离红家国:离开国家。

(8)今夜星前:在今夜的星星之前。

(9)恨天有个人立:恨天上有人站着。

(10)梨云:梨花云。

(11)暗愁知得:暗中知道。

(12)沉香亭北:在杭州西湖边。

(13)小小山楼:小巧玲珑的山亭。

【赏析】

《华胥引·春夜同紫帆》是宋代词人柳永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一首咏叹离别之情的佳作。上片写与紫帆在春夜共话,下片写离别时的情景。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清幽,婉转细腻而含蓄深沉。

这首词以“华胥引”为题,当取意于《庄子·天地》:“华胥氏之国,弱女息居,名曰女萝,此女修短不逾其度,若封似脱,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意思是说,这女子修短合于自然法则,既非长也非短,既不高也不矮,既无声音也无形象,既看不见也听不到声音,她就是华胥氏,也就是传说中的神女的化身。“华胥引”即华胥引渡之意,暗示着作者将随紫帆一同去寻访这位神女了。

起拍“波月地,水样流年”二句,先点明时间地点,“波月”二字,写出了夜色朦胧,月色如水。接着“浸来都湿”,写出了水光潋滟,碧波荡漾。这一句是写眼前的景致。

三、四两句承上启下,“觅影偏逢”,是说正在追寻神女的影子时却偏偏遇上了她;“凉魂步入花路白”是说神女冷幽幽的神魂进入了那花路深处。这两句是写神女的出现。“啼鹃泪尽东风,感离红家国”二句,承上两句而来,“啼鹃泪尽东风”是说神女因啼哭而耗尽泪水,东风已逝;“感离红家国”是说神女因离别家乡而伤心。这两句是写神女的悲苦遭遇。

五、六两句是写神女的离去。“今夜星前”二句,是说神女在今晚的星星之前告别而去。“恨天有个人立”二句是说神女恨天公竟然有个人来立在天上,不肯下来与她相见。这几句是说神女对人间的留恋,以及对天上的不公的愤慨。这两句是写神女对人间的眷恋之情。“拾片梨云,算不许玉香遗逸”二句,承接上文而来,“拾片梨云”是说神女拾取一片梨花云作纪念;“算不许玉香遗逸”是说这玉质香魂不能随云而散逸。这几句是说神女对人间的留恋之情。“瞒鹦浅坐,怎被暗愁知得”二句,承上而来,“瞒鹦浅坐”是说神女像黄莺那样轻轻坐着,“怎被暗愁知得”是说这暗暗滋生的愁绪谁能知道?这两句是说神女对人间的愁绪。“千古春怜才子,只沉香亭北”二句,承上而来,“千古春怜才子”是说历史上多少文人骚客为这春色而陶醉;“只沉香亭北”是说这春色只有在这沉香亭的北边才能欣赏得到。这两句是说神女对人间的眷恋之情。“小小山楼,让侬来领空色”二句,承接上文而来,“小小山楼”是说一座小小的山亭;“让侬来领空色”是说让我来领略这山亭的空阔景色。这两句是说神女对人间的眷恋之情及对山亭之美的喜爱之情。

这首词上阕写神女与柳永的相遇与离别;下阕写神女对人间的眷恋与对天上的愤慨以及神女对山亭的钟爱。全词以华胥引为题,当取意于《庄子·天地》:“华胥氏之国……修短不逾其度,若封似脱,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意思是说这女子修短合于自然法则,既非长也非短,既不高也不矮,既无声音也无形象,既看不见也听不到声音,她就是华胥氏,也就是传说中的神女的化身。“华胥引”即华胥引渡之意,暗示着作者将随紫帆一同去寻访这位神女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