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寻驿路指中原,桂管藤州取次论。
喜是倚闾人健在,为言剪纸误招魂。
注释:蔡香祖大令廷兰寄示海南杂著读竟率题六首
归寻驿路指中原,桂管藤州取次论。
喜是倚闾人健在,为言剪纸误招魂。
译文:我追寻着驿路上的足迹回到中原,在桂管和藤州间随意地讨论着。
喜是家中老人健在,他让我为他剪一个纸人,却不小心剪得太大了,以至于把灵魂都招回来了。
归寻驿路指中原,桂管藤州取次论。
喜是倚闾人健在,为言剪纸误招魂。
注释:蔡香祖大令廷兰寄示海南杂著读竟率题六首
归寻驿路指中原,桂管藤州取次论。
喜是倚闾人健在,为言剪纸误招魂。
译文:我追寻着驿路上的足迹回到中原,在桂管和藤州间随意地讨论着。
喜是家中老人健在,他让我为他剪一个纸人,却不小心剪得太大了,以至于把灵魂都招回来了。
【注释】 ①壬寅:唐肃宗乾元二年(759)。②祥符河:即黄河。③伊犁:在今新疆北部。蒲城:地名,在今陕西渭南。此为杜甫自长安至凤翔后,经秦州、天水、华州、同谷、扶风,再经岐山、扶风,最后由凤翔出发赴伊犁时所作。④相国:指杜鸿渐。⑤精卫:传说中的鸟名,传说中常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⑥蚊虻:蚊子的别称。⑦丹漆:用丹砂涂饰的漆,比喻朱门贵戚。⑧东望何人:向东望去,不知谁可共论是非得失。⑨塞马:指边地之马
【注释】1.程玉樵(德润):即程师孟,字玉樵。德清人。官至陕西按察使。有《平泉遗稿》。2.藩廨:官署。3.若已有园:指李时珍的“药圃”,位于兰州城东门外。4.阳关:指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开轩:打开窗户。6.稼:庄稼。7.浇花:浇水。8.平泉:即《平泉草木记》,为李时珍所撰。《明史》称其“博极群书,尤邃于医术”。9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为明代文学家杨慎。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秦台舞罢笑孤鸾,白发飘零廿载官。 半道赦书惭比李,长城威略敢论檀。 石衔精卫填何及,浪鼓冯夷挽亦难。 我与波斯同皱面,盈盈河渚带愁看。 注释与赏析: 1. 秦台舞罢笑孤鸾,白发飘零廿载官。 - “秦台舞罢”意味着结束或结束一场舞蹈。在这里,它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场合或活动。而“笑孤鸾”则是指以轻松愉快的态度面对孤独和寂寞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考生“逐句释义”,则考生需对诗中每句话的意思都有所把握;如本题要求“赏析”,则考生要能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或关键词语进行赏析。 “枳棘频年厄凤鸾”:意思是说枳棘树多年来阻碍着凤凰鸾鸟高飞,比喻小人多,君子少,小人得志。 “直声今果报迁官”:意思是说正直的人现在得到了升迁。 “有人门上嗟生莠”
诗句解释与赏析 子茂薄君自兰泉送余至凉州且赋七律四章赠行次韵奉答 其二 - 子茂:可能指的是一位朋友或友人,子茂在此处可能是对这位友人的尊称。 - 薄君:可能是指某位官员或领导,薄君在这里可能是对他的一种亲昵称呼。 - 自兰泉送余:兰泉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地点,如家中的庭院或某个著名的景点。这里表示是朋友亲自送我到了这个地点。 - 余至凉州:凉州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弃璞何须惜卞和 门庭转喜雀堪罗 频搔白发惭衰病 犹剩丹心耐折磨 忆昔逢君怜宦薄 而今依旧患才多 鸾凰枳棘无栖处 七载蹉跎奈尔何 注释: 1. 这首诗是林则徐在被贬谪至边疆期间写给友人的诗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无奈与辛酸。 2. “弃璞何须惜卞和”意指舍弃珍贵的璞玉,无需珍惜如卞和那样的良工。这里比喻自己放弃高位,不再执着于功名利禄。 3.
【赏析】 这首诗是蒲城相国于壬寅年(公元1722年)二月在新疆伊犁为官期间写的两首诗中的第二首。诗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感慨以及对朝廷恩宠的期望。 “元老忧时鬓已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现状的担忧和焦虑。作为元老重臣,他深知国家的现状并不乐观,国家的前途充满了不确定性。 “吾衰亦感发苍苍”,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和无奈
诗句释义及关键词注释: - 子茂薄君自兰泉送余至凉州且赋七律四章赠行次韵奉答 其四: 这是诗的第一句,描述了作者被友人从兰泉送到凉州的情景。 - 也觉霜华鬓影侵: 这里的“霜华”可能指秋天的景象,“鬓影”指发际边的头发。这句表达了作者感受到的秋天气息和自己的白发。 - 知君关陇历岖嵚: 关陇地区位于中国西部,地势崎岖。这句话可能是在赞美或感慨朋友在关陇地区(即现在的甘肃一带)的经历或成就。 -
诗句释义 1 与公踪迹靳从骖:意思是我与你(指嶰筠前辈)的行踪紧密相连,如同骖乘在马鞍上一样。"靳从骖"是成语,意为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2. 绝塞仍期促膝谈:即使身处边塞之地,我们仍然期望能够坐下来亲切交谈。“促膝”形容坐得很近,亲密无间。 3. 他日韩非惭共传:在未来的日子里,如果我们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我们都会感到惭愧。这里的“韩非”是指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哲学家韩非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在雪中行走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积素迷天路渺漫,蹒跚败履独禁寒。 译文:大雪覆盖了整个天空,道路变得模糊难辨,我步履蹒跚地行走着,独自承受着寒冷。 注释:积雪覆盖了整个天空,使得视线变得模糊;我步履蹒跚,形容行走困难。 2. 埋馀马耳尖仍在,洒到乌头白恐难。 译文:马蹄下的残雪仍然清晰可见,但雪花已经落在乌黑的头发上
【注释】 缟纻:洁白的丝织品。清节:清廉的气节。陆贾:《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西汉初年人陆贾曾为刘邦出使南越,劝南越王归附汉室,并说:“陆贾知,汉遣我,非负南越而欲有之也。”后因以“陆贾”比喻人的才识、见识高远。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是写自己远离家乡,身在异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缟纻情敦感异乡”,意思是自己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使得自己对异乡的生活产生感慨。 “却金仍自返空囊”
注释:蔡香祖大令廷兰寄示海南杂著读竟率题六首 椎结争迎互笔谈,南交风土已深谙。 回看渤澥来时路,曾历征程八十三。 译文: 椎结争迎互笔谈,南交风土已深谙。 回看渤澥来时路,曾历征程八十三。 赏析: 这首诗是蔡香祖大令廷兰在读完海南杂著后,感慨万千,写下的六首诗。诗中提到了“椎结争迎互笔谈”,这是形容他们在一起讨论学问的情景。而“南交风土已深谙”则是说他们已经对南方的风土人情有了深刻的了解
注释:蔡香祖大令廷兰寄示我海南杂著读竟而题了六首诗。 大化:指广东的大化县,这里借指岭南。 古越裳:指古代的南越国。 未通华语:没有通晓中华的语言。 解文章:懂得文学。 天朝:指中国。 才士:有才华的人。 增重:增加重量,这里是加重的意思。 响答:回应。 诗筒:指诗简,即诗卷。 侑客:劝酒,这里是请客人喝酒。 赏析:这首诗是蔡香祖大令廷兰对海南杂著读完后所作六首诗的序言
让我们来解析这首诗。这首诗是蔡廷兰在海南杂著阅读完毕之后,根据大令的寄示而作的六首诗。 蔡廷兰(1604-1720)字子开,一字子野,号香祖,浙江仁和人。清代文学家,有《海天乐府》十卷。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流畅,富有生活气息,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描绘景物,表达情感。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始信神州稗海环:这句话的意思是,开始相信中原地区如同大海一样广阔,被各种小故事或传说所环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和赏析。 此诗前两句“两月兵戈尚未除,几人筹策困军储”是说战争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但还没有停止下来,军队的粮草储备也受到了影响
注释:在矮小的屋里,我枕着波涛声入梦,狂歌纵酒怎么能算得上豪情壮志。 我的情怀奔放到了原野上,想跟随你踏平六鳌山。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兼抒情诗,写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首句“矮屋三间枕怒涛”,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自己居处简陋,而心却高远。次句“狂歌纵酒哪能豪?”则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陋室,但心怀大志,不能沉溺于酒中,抒发了诗人豪情壮志,不甘平庸的胸怀。第三句“驰情原峤方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