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代遗民岛,金门与厦门。
熊罴今戍卒,虫鹤昔冤魂。
镇海楼船壮,临江鼓角喧。
狂澜从此息,颇、牧在边藩。

以下是对“泉州杂诗六首”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诗句详解与译文:

  1. 胜代遗民岛:“胜代”指历史上繁荣强盛的时代,“遗民”指的是那些失去故土的人,这里特指在异域为官的宋朝遗民。“岛”,这里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者比喻成为孤岛,意喻这些遗民如同被遗忘的岛屿,孤独而无助。 “金门与厦门”:“金门”和“厦门”都是福建沿海城市,分别位于大陆的东岸和西岸。这里的提及可能意味着宋朝遗民在两地都有分布,象征着他们分散在不同地方,但仍心系中原。
  2. 熊罴今戍卒:“熊罴”是古代传说中的猛兽,常用来形容勇猛的士兵或战士。“戍卒”则指的是驻守边疆的士兵。这句话可能描述了宋朝遗民现在成为了守卫边疆的士兵,表达了一种被迫远离故乡的无奈和悲壮。
  3. 虫鹤昔冤魂:“虫”和“鹤”在这里都象征自由和解脱。“冤魂”指的是那些因战争或其他不幸事件而遭受冤屈的灵魂。这句话可能表达了对那些无辜受难者深深的同情和哀伤。
  4. 镇海楼船壮:“镇海”通常用来描述能够控制海上交通和防御的军事要塞。“楼船”则是古代大型战舰的一种,用于海上作战。这句可能描述了海边城市的坚固防御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5. 狂澜从此息:狂澜可能指某种动荡不安的状态或是强烈的情感。”息”表示停止或缓和。这句话可能是说自从有了这些军事力量后,之前的动荡或紧张局势得到了缓解或平息。
  6. 颇、牧在边藩:”颇”和”牧”可能是人名,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位有远见卓识的官员或领导者,他在边境地区担任要职,负责管理和保护边疆安全。

诗人林朝崧背景介绍:
林朝崧,一位清朝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诗歌风格著称于世,被誉为“全台诗界泰斗”。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台湾本地受到赞誉,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的创作涉及多个主题,包括政治、社会、自然等,展现了他对生活深刻的观察和感悟。

《泉州杂诗六首》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历史背景下的宋朝遗民群体的生活图景。林朝崧以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赋予了这些诗句更深层次的意义,让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还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思考,更是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