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盟香绣佛前,当时密誓致缠绵。
竟成地上难收水,羞比泥中不染莲。
迹辱魂惭空自怨,病多欢减有谁怜!
愿将点点伤春泪,奉坠徐陵笔架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古别离二首》之一。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一炷盟香绣佛前,当时密誓致缠绵。
译文:点燃了一炷香,在佛像前绣着誓约。当时我们发誓要永远在一起,感情深厚。
注释:盟香:古代的一种仪式用香,用于祈福、许愿或盟誓。绣佛前:在佛像前刺绣,表示虔诚。当时密誓致缠绵:当时我们的誓言是深情的,感情深厚。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虔诚的画面,诗人在佛像前点燃香火,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爱情的执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情感的回忆和感慨。

竟成地上难收水,羞比泥中不染莲。
译文:最终却成为地上难以收回的水,羞于和泥中的莲花相比不染。
注释:地上:比喻现实生活中的困境或挫折。难收水:难以挽回的损失或情感。羞比泥中不染莲:羞于与泥中的莲花相比,因为莲花始终保持洁净,而自己却无法保持纯洁。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后的无奈和失落。他感叹自己的处境如同地面上的水,无法收回,无法改变。同时,他也感到羞愧,觉得自己不能像莲花一样保持纯洁,与泥中的莲花相比,自己似乎有些污浊。

迹辱魂惭空自怨,病多欢减有谁怜!
译文:足迹玷污,灵魂惭愧,只能空自埋怨;疾病缠身,欢乐减少,又有谁会同情我?
注释:迹辱:指诗人因失意而受到的羞辱。魂惭:形容诗人内心深感惭愧。空自怨:只能独自埋怨。病多:疾病加重。欢减:欢乐减少。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孤独。他因失意而受到羞辱,灵魂上感到惭愧,只能在无人的地方独自埋怨。同时,由于疾病缠身,他的欢乐也在减少,这让他感到更加孤独无助。

愿将点点伤春泪,奉坠徐陵笔架边。
译文:愿把点点伤春的泪水,献给徐陵的笔架旁。
注释:点点:形容泪水点点滴滴。伤春泪:悲伤春天的流逝而产生的泪水。奉坠:奉献。徐陵:南朝陈诗人,此处借指徐陵的笔架。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哀伤。他将点点伤春的泪水奉献给曾经的爱人(徐陵),以此来纪念他们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和不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爱情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孤独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