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发扶桑艵欲然,相携买棹白云边。
此行不啻登仙乐,况值龙宫赛宝年。

【注释】

  1. 花发扶桑:比喻春天。扶桑,神话传说中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日出之处是扶桑树(木名)。
  2. 艵欲然:形容花朵盛开的样子。
  3. 买棹白云边:在白云端购买船桨。买棹,指购置船只。
  4. 龙宫:古代传说中的海中宫殿,这里指皇宫。
  5. 赛宝年:即“宝历年”。唐高宗李治曾下令在龙朔二年(662)举行盛大的迎祥纳福、祈丰登的庆典,谓之“宝历年”。此诗写送行之意,故用“宝历年”作比。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春日游仙的浪漫情怀为背景,抒写了对侄儿赴东京任所的殷殷嘱托和深情厚谊。
    首联从时间上写送别时令。“花发扶桑”,即指阳春三月,春花烂漫;而“扶桑”又是神话传说中日出之地,故此处也暗喻侄儿赴东京的时间。“相携买棹白云边”,谓相约乘舟于白云缭绕的江面上启程。“买棹”即购买船桨。这两句诗既描绘了一幅送别的图画,又表达了诗人对侄儿即将远行的深情厚意。
    颔联承前而来,进一步描绘了这次送行的场面与气氛。“此行不啻登仙乐,况值龙宫赛宝年。”言其行非同寻常,不仅因为这是送行,而且是因为此行是在龙宫(即皇宫)举行“赛宝年”(即“宝历年”)的大典。这里,诗人将侄儿赴东京任职比作登上仙境之乐事,将赴东京任所比作参加龙宫中的“赛宝年”大典,都极尽夸张与美化之能事。这种夸张、美化之笔,正是作者对侄儿的一片深情厚意的流露。
    尾联点明题旨。“此诗写送行之意,故用‘宝历年’作比。”这两句诗既是点题,也是收束全诗的关键所在。“此诗”指的是这首诗。而“写送行之意”,则是全诗的主题。
    可见诗人是以游仙的方式送别侄儿赴东京。诗中的送别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氛围,充满了诗人对侄儿的一片深情厚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