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多路歧,天荆连地棘。
群山当眼前,俱含憔悴色。
万树无鸟飞,深藏避弹弋。
兽蹄交康衢,前去恐不测。
回车凛然归,羲光渐西昃。
萧萧风吹衣,取道花林北。

【注释】

出门即事:写诗人在出门时看到的各种景物,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忧虑。

多路歧:岔路很多。天荆连地棘:天上和地面都长满了荆树和荆棘。群山:指山峦。当眼前:耸立在眼前。俱含憔悴色:都显得疲惫不堪。万树无鸟飞:树上没有鸟儿飞翔。深藏避弹弋:隐藏起来躲避弓箭的袭击。兽蹄交康衢:野兽的蹄子践踏着宽阔的街道。去恐不测:担心有危险发生。回车:掉转车头。凛然归:坚定地回家。羲光:太阳初升时的阳光。渐西昃:太阳渐渐偏西。萧萧风:形容风声凄凉。萧萧风,形容风声凄凉。取道花林北:沿着花丛树林的北面走。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写的。安史之乱爆发于公元755年10月1日,历时八年之久,到公元763年才平定。在这期间,作者经历了许多事情,他目睹了人民的痛苦,也看到了国家的危亡。因此,他的诗作常常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感情。

这首诗开头两句“出门多路歧 ,天荆连地棘”,描写了诗人出门所看到的景象。天荆(荆条),是一种植物,生长在荆条上的动物有毒蛇、蜥蜴、刺猬等。这里用“天荆”暗喻那些专横跋扈、欺压百姓的权贵们;“地棘”,是指地上长满荆棘的荒地,用来比喻战乱之后的荒凉景象。诗人通过这些景物来表达出自己对乱世中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中间四句“群山当眼前,俱含憔悴色。万树无鸟飞,深藏避弹弋”,进一步描绘出了当时的景象,并表现了诗人的情感。万树无鸟飞,说明人们无法正常生活,只能躲藏在树林深处,以躲避战争带来的灾难。而“兽蹄交康衢,前去恐不测”,则更加具体地描绘了战火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最后两句“回车凛然归,羲光渐西昃”,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他虽然身在乱军之中,但他的内心却十分坚定,他要回到自己的家中与家人团聚,享受家庭的温暖。而随着日落西山,天色渐渐变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

这首诗通过对战乱后的荒凉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以及个人前途的忧虑。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