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坑东科山上,旧游处处固无恙。百年魂魄不复返,溪山一望一惆怅。
海外耆旧遂凋谢,结交少年谁可仗?人生知己能几人,临风痛哭声一放。
【注释】
大坑坑:地名。东科山:在今安徽宣城。固无恙:犹言“依旧”,不变。百年魂魄不复返:指谢颂臣已死,其魂魄不再返回人间。溪山:指谢颂臣家乡的山水。一惆怅:指谢颂臣死后,故友凋零,令人惆怅。海外耆旧:指谢颂臣所结交的老友。遂:就。凋谢:衰败。结交少年:指与自己交往的年轻人。谁可仗:谁能支持我?能几人:多少人可以作为知己?临风痛哭声一放:指诗人站在风中大声痛哭。【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杨果的一首代表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诗以悲愤的心情,哀悼故交的死亡,表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首二句)写谢颂臣之死,以及作者与之为友的情况。诗人回忆与谢颂臣相交的岁月,说他们曾一起游历东科山,并有“百年魂魄不复返”的诗句。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第二部分(后四句)写诗人因朋友去世而悲痛万分,并抒发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海外耆旧遂凋谢,结交少年谁可仗?”“耆旧”,指年纪较大的人,这里指与诗人有交情的人。“遂”,就。“凋谢”,衰老或衰败。诗人在这里感叹自己已年老体衰,无人可以依靠。“少年”,指年轻的一代。这里的“少年”是指那些年轻有为的人,诗人希望他们能够支持自己。
“人生知己能几人,临风痛哭声一放。”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诗人在这里说,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理解自己的知音又有几个人呢?他只能在风中痛哭,尽情地宣泄内心的痛苦。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对人生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