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台曾遇,问春风,萼绿何处沦坠?倚竹无言,缟袂障羞,憔悴软红尘里。多情我是孤山客,共索笑檐前休避。乍殢人,枝北枝南,疏影似迎还拒。
这是高标出众,比夭桃艳杏,多少矜贵?放鹤亭边,纸帐迎来,明月照人欢喜。林间翠羽惊残梦,怕转瞬绿阴容易。好殷勤檀板金樽,夜夜为花沉醉。

【注释】

疏影 · 梅花:这首词是咏物词,上片写梅花傲雪凌霜之态;下片写梅花在月色中开放的情景,以及花与人的相互映衬。

瑶台:仙山名。《史记》有《秦始皇本纪》:“乃作信期之玉座,因名为玉台。”

萼绿:指梅的嫩芽。

倚竹:斜倚着竹子。

缟袂:白绢制的衣袖。

软红尘:尘世。

多情我是孤山客:我本是孤山上的游客。

殢(tì):接近。这里用双关意,即“近”。

夭桃艳杏:指春天盛开的花朵,如桃、杏等。

纸帐:竹席。这里是说梅花开在竹林之中,仿佛是纸帐迎来明月。

林间翠羽惊残梦:指梅花像翠羽一样惊起人的美好梦境。

檀板金樽:檀木做的拍板,金杯。

【译文】

我在瑶台上遇见春风,问春风,萼绿哪里沦坠?倚着青竹没有说话,白袖遮住脸面,显得憔悴。我本是孤独地站在孤山上的人,和梅花一起在檐前休止,避开了。突然间走近了,枝北枝南,梅花的影子好像迎风招展又好像要拒绝。

这是高标出众,比夭桃艳杏,多少矜贵。放鹤亭边,用纸帐迎接,明月照着人欢喜。林间翠羽惊起美好的梦境,怕转瞬绿叶容易。好殷勤檀板金樽,夜夜为梅花沉醉。

【赏析】

《疏影·梅花》是宋代词人柳永所写的一首咏物词。此词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上片描写梅花傲雪凌霜之态。起首三句,以设问的形式,点明词题中的“疏影”二字。“瑶台”,仙境,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所居之处。“春风”句,化用李白《清平调》中“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句子,以喻梅花的洁白。“萼绿”句,以梅花的萼叶比喻其嫩芽。“倚竹”两句,描绘词人独自倚着竹子,不发一言的情景,形象地展现了梅花的孤高品格。“缟袂”两句,运用典故,形容梅花的娇美。“多情”两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赞美了梅花的艳丽。“乍殢人”三句,以拟人手法,描绘了梅花枝北枝南、疏影似迎还拒的婀娜多姿。这几句词,将梅花的形态、色彩、姿态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梅花的美丽。

下片继续描写梅花在月色中开放的情景。“这是”两句承上启下,由咏物过渡到抒情。“比”字,既是对上片中“矜贵”一词的解释,又是对下文中“多情”一词的解释。“放鹤亭”,相传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于此结庐隐居,故又名陶园。“纸帐”两句,既表明了作者的雅致,又表现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林间翠羽”三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林间翠羽被惊醒,似乎在害怕那易逝的绿阴。这几句词,通过对梅花与周围环境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高贵、纯洁和美丽。

整首词通过咏梅,表达了词人为梅花的高洁品格所折服,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使得这首词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