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诗虽存,诗义终支离。
论语首学而,其教先自治。
继之以为政,而后论所施。
孟子则不然,所重在救时。
知言与养气,姑弗遽及斯。
先载齐与梁,两君问答词。
其于本末间,似乎倒置之。
尼山与邹峄,同为万世师。
何敢妄拟议,愿为深长思。

这首诗的译文是:

读经典偶然得到两个篇章,诗虽然存在但诗义总是支离。

《论语》首学而,其教先自治。

继之以为政,而后论所施。

孟子则不然,所重在救时。

知言与养气,姑弗遽及斯。

先载齐与梁,两君问答词。

其于本末间,似乎倒置之。

尼山与邹峄,同为万世师。

何敢妄拟议,愿为深长思。

这首诗的注释是:

  1. 读经偶得选二:意思是说通过诵读经典偶然得到两个篇章。
  2. 诗虽存:意思是说诗歌虽然存在,但其意义却总是支离破碎。
  3. 首学而:意思是首先学习《论语》。
  4. 其教先自治:意思是说其教化首先要求自己修养。
  5. 继之以为政,而后论所施:意思是说接着治理国家,然后论述所实施的政策。
  6. 孟子则不然:意思是说孟子就不是这样。
  7. 所重在救时:意思是说孟子所重视的是挽救时局。
  8. 知言与养气,姑弗遽及斯:意思是说知道言辞和修养气节,姑且不急于达到这个境界。
  9. 齐:齐国,古代诸侯国之一。
  10. 梁:梁国,古国名。
  11. 问答词:指《论语·子路篇》中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12. 本末间:指事物的根本和细节之间。
  13. 尼山:即孔子故乡曲阜的尼山,位于山东曲阜市东北,孔子去世后葬于此地。
  14. 邹:指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邹国国君。
  15. 峄:指泰山下的一座小山,因孔子曾经在那里讲学而得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