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春、燕市酒,才唱阳关引。怪无端、风雪里,传来消息悲哽。临歧催赋,白海棠词,此意已凄清。翰墨留题,苏完两字谶先定。
我本吟毫枯冷,不是张三影。朝竹屋,暮梅溪,凭君助我清兴。棕榈仙馆,花犯新词,此后有谁赓。掷笔凄然,空斋暮色暝。
【注释】薄媚:词牌名。前词甫脱稿:刚写完一首词。闻竹樵方伯行至安肃,笙鹤来迎:听到竹樵的方伯(即竹柴、竹樵)来到安肃,有笙鹤迎接他。投笔泪下:因感动而流泪。嗣后:以后。词兴阑珊:词作兴致衰减。鸾凤:比喻高贵的人,这里代指竹樵。
【译文】
薄媚词,词牌名,《薄幸》的前身。才刚写完一首词,听到竹樵方伯(竹柴)到安肃了,有笙鹤迎接他,我为此而投笔流泪,所以又写了一首诗。以后词作兴致衰减了。
凤城春、燕市酒,才唱阳关引:在风雪中,传来消息悲哽。临歧催赋:在分别的路上催人写诗。白海棠词:用海棠花的意象写的诗。此意已凄清:这首诗的意思已经很凄清了。
翰墨留题:把诗词留在纸上作为题目,苏完两字谶先定:留下两首诗作为谶语,预言竹樵的命运。我本吟毫枯冷,不是张三影:我本来喜欢吟诗却很枯燥,并不是像张三那样的多情。朝竹屋,暮梅溪,凭君助我清兴:早上在竹林小屋里吟诗,傍晚在梅溪边赏景,请你帮助我保持这种清新的心情。棕榈仙馆:棕榈树旁的小亭子,花犯新词:新近创作的词。此后有谁赓:今后还有谁来继续我的词呢?掷笔凄然:放下笔感到凄凉。空斋暮色暝:在空荡荡的书房里到了傍晚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了。
赏析:
《薄幸·咏笛》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所作。词的上片写诗人接到竹樵方伯的消息后,感慨自己的词作不能与竹樵方伯的遭遇相提并论。“薄媚”“阳关”都是词牌名,《薄幸》是其前身。“才”字,点明时间,刚写完一首词。“闻竹樵方伯行至安肃”,“竹樵方伯”,指竹樵方伯。竹樵,即竹柴,竹材加工而成的一种器物,也指竹子。竹材加工制成的乐器。竹樵的方伯,即竹材加工制成的乐器的制作人。因为竹材加工制成的乐器能奏出悠扬动听的音乐,所以竹樵的方伯被人们尊称为乐官。
“笙鹤来迎,为之投笔泪下”。竹樵方伯来到安肃时,由笙鹤来迎接他,这使诗人非常感动,于是放下笔来流泪。“投笔”句化用了汉代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班超年轻时曾以文辞知名于当时,后来为匈奴所困,投笔从戎,投身军旅生活。诗人在这里借班超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然喜爱吟诗但却不善于应对现实的态度。“嗣后”,以后。“词兴阑珊矣”,从此之后,自己写词的兴趣就减退了,不再创作新的词了。
下片写诗人对竹樵方伯的同情和祝福。“凤城春、燕市酒”,描绘了竹樵方伯来到安肃时的景色。“才刚写完一首词”,“才刚写完”,表明刚刚完成了这首词的创作。“怪无端、风雪里,传来消息悲哽”。“无端”,没有缘由。“风雪里”指天气恶劣。“悲哽”,悲伤哽咽。“临歧催赋”,在分别之际催促着诗人写作。“白海棠词”,用海棠花的意象创作的诗歌。“词兴阑珊”是指诗人的词作兴致衰减了。“翰墨留题,苏完两字谶先定。”留下诗篇作为题记,将预言竹樵方伯的命运。这里的“先定”指的是诗人预先设想的结果。
“我本吟毫枯冷”,我本来喜欢吟诗但却很枯燥,并不是像张三那样的多情。“朝竹屋,暮梅溪,凭君助我清兴。”早上在竹林小屋中吟诗,傍晚在梅溪边赏景,请你帮助我保持这种清新的心情。“棕榈仙馆,花犯新词”,在棕榈树下的小亭子里,创作了新词。“此后有谁赓”,今后还有谁来继续我的词呢?“掷笔凄然,空斋暮色暝”,放下笔来感到凄凉,空荡荡的书房到了黄昏时分已经昏暗下来。
全词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如“班超”、“张三影”、“阳关”、“白海棠词”等。这些典故的使用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效果,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领略到更多的知识性。另外,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竹材加工而成的乐器比作人,生动地表现了自己的性格特征,使作品更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