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好学仙,辟谷绝火食。
餐松与茹芝,飞升可白日。
繄昔盘古时,本食草木实。
及夫燧人氏,始教烹饪热。
未闻燧人前,尽得长生诀。
茫茫三神山,仙人究谁识。
天地妙循环,有生必有灭。
即擅不死方,造物亦所疾。
惟有太古人,沕穆本凝一。
人皆享遐龄,何有仙凡别。
常言人善恶,冥报尤昭昭。
人生所行事,纤屑无能逃。
未知几阎罗,诛赏地府操。
事苟一一判,冥司亦太劳。
人心且难测,安能察秋毫。
而况天好生,阴律何纷淆。
旨哉吾儒言,祸福只自招。
此气所感应,其理本不遥。
且莫致穷诘,此说非一朝。
亦寓劝惩意,成见不必胶。

诗的翻译:

世人都追求长生不老,吃素不吃荤,不生火做饭。

他们只吃松叶和灵芝,希望飞升成仙,可以像太阳一样在白天自由翱翔。

古时候的盘古氏时代,人类都是以草木为食。

燧人氏发明了烹饪,人们才开始有食物。

直到燧人氏之前,没有人掌握真正的长生不老之道。

三座神仙山,究竟谁是仙人?

天地间万物都有循环的道理,有生必有死。

如果真有不死之药,造物主也会感到不快。

只有上古时代的古人,才能达到万物归一,无欲无求的境界。

人们总是享受着长寿的生命,但并没有区分仙和凡人的区别。

常言说人的善恶,冥界的惩罚和奖赏是很清楚的。

人世间的一切行为,无论多么微小,都无法逃避天网。

我不知道阎罗王如何裁决,地府的审判和赏罚。

如果所有的事都能一一判断清楚,那么阴间的司命也太累赘了。

人心难以预测,怎么能洞察秋毫?

更何况天道好生,阴间的律法又混乱不清。

我儒生的言论,祸福自己都会招来。

这种气感应到的事物,其原理并不遥远。

所以不要深究到底,这个道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明白的。

它也包含有劝诫的意思,成见不必过于执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诗人以“书所见”为题,借写人间学仙之事,暗指世上那些求神问卜、求仙访道的人,其实都是在装模作样,自欺欺人。诗人用“世之好学仙”、“辟谷绝火食”、“餐松与茹芝”等句,揭露了这些人表面清心寡欲、追求长生不老的行为背后的本质。他批评那些“未闻燧人前,尽得长生诀”,却把一切精力都用在“飞升可白日”上的人,指出他们的愚昧无知,更讽刺那些自称是圣人的人也不过是“沕穆本凝一”而已,他们所宣扬的那些道理,只不过是些骗人的鬼话。诗人对那些“人皆享遐龄,何有仙凡别”的人也进行了嘲讽。他认为人的善恶,冥界自有公断。人应该认清现实,不要妄想得到永生。最后,诗人以“旨哉吾儒言,祸福只自招”收尾,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