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所难堪,莫如离别语。
况当乱离间,远行更悲楚。
我生偏不辰,逢天方殚怒。
寇警已八年,一朝竟难御。
兵燹遍乡闾,何地称乐土。
重闱向我言,汝无兄弟苦。
走避宜早思,南闽尚安堵。
适彼且依刘,莫惜寄人庑。
休惮跋涉劳,余其早送汝。
二老已八旬,扶杖形伛偻。
吾亲亦始哀,家计艰弥补。
乱离忽远行,各自动悲怃。
愁儿年齿弱,忧儿道途阻。
一一代踌躇,片时萦万绪。
家贫挐眷难,江村权避处。
未知儿行后,一家更何所。
言及增酸辛,吞声不能吐。
呜咽前致辞,骨肉有时聚。
长吁竟出门,出门泪如雨。

【注释】

1.庭中:庭院里。

2.四月:指四月十五日,即端午节。上浣:古人以月计日,每月的初五为上旬,每旬的最后一天为下旬,所以上旬、上旬末和下旬都称上浣。

3.避难:躲避兵乱。将:将要。闽省:福建。

4.难堪:难于承受。

5.莫如:不如。

6.况当:况且正当。

7.远行:远去。更悲楚:更添悲伤。

8.生:出生。偏不辰:命不好。辰:时运、命运。

9.逢天方殚怒:正逢皇帝大动怒。殚(dān):竭尽。

10.寇警:战乱。已八年:已经八年了。竟难御:竟然难以抵御住。

11.兵燹:战争,动乱。遍乡闾:遍布乡间。何地:何处。乐土:安乐的地方。

12.重闱:内室门。向我言:对我诉说。汝无兄弟苦:你也没有兄弟的苦难。

13.走避:逃避。宜:应该。早思:及早思考。南闽:福州,福建省治所在。尚安堵:还安宁无事。

14.适彼:到那里。刘:指刘子玄,当时人名。

15.寄人庑:寄居在别人的屋檐下。庑:走廊。

16.休惮:不要担心。跋涉:行走劳顿。劳:劳累。

17.二老:指作者的父亲和母亲。已八旬:八十岁了。

18.扶杖:用拐棍。形伛偻:身体弯曲驼着背。

19.吾亲:我的父母。亦始哀:也感到悲哀。家计艰弥补:家庭生活困难难以维持。

20.忽远行:忽然远行。各自动悲:各自表现出悲伤的情绪。

21.愁儿年齿弱:愁苦的儿子年纪小而体弱。忧儿道途阻:担忧儿子旅途有阻碍。

22.一一代踌躇:一个接一个地犹豫不决。

23.片时萦万绪:片刻之间就缠绕着无数思绪。

24.家贫挐眷难:家境贫寒,难以抚养亲人。

25.江村权避处:江边的村庄暂且作暂时的避身之地。

26.未知儿行后,一家更何所:不知道孩子走之后,家里还有什么可依靠的。

27.言及增酸辛:一说及就更加伤心难过。

28.吞声不能吐:强忍着眼泪说不出话来。

29.呜咽前致辞:哭着向孩子们辞别。骨肉有时聚:亲人团聚有时是短暂的。

30.长吁竟出门,出门泪如雨:长叹一声就离开了家,离开家门的时候泪水像下雨一样流淌下来。

【译文】
在这庭院之中,正是四月十五端午佳节,我们全家就要避难前往福州,作别家乡,踏上远离的旅程,心中不禁十分悲痛。人生所难以忍受的就是离别的言语,更何况我们是在战乱之际,离家远行更是令人悲从中来。我们这一家人偏偏命运多舛,正赶上国家动怒发怒,外患不断,兵火连年不息。战争遍及城乡乡村,哪里还能找到一处安乐的地方?家中内室的大门紧闭着,父母告诉我说,你兄弟姐妹都没有受苦,我和你的母亲只好逃难避居,走避到南方的福州去暂避。到了福州以后,我找到了刘子玄先生,他愿意收留我们一家人,我们就在他家里暂作栖宿,不要担心跋涉辛苦,早早送你们上路。我的两个老人年纪都已经八十岁,拄着拐杖行动不便,我的父母也感到十分悲伤,家庭生计艰难,难以继续维持下去。战乱突然爆发,我们一家不得不离开故乡远行,各自表现出悲伤的情绪,忧虑重重。愁苦的孩子年纪小而体弱,担忧孩子旅途中有阻碍。一个接一个地犹豫不决,片刻之间就缠绕着无数思绪。家境贫寒,难以抚养亲人,只好暂时躲到江边的小村庄里暂作避身之地。不知道孩子走之后,家里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只说及这些就更加伤心难过,强忍着眼泪说不出话来。哭着向孩子们辞别,骨肉团聚有时是短暂的,长叹一声就离开了家,离开家门的时候泪水像下雨一样流淌下来。

【赏析】
这首诗是陈子升于明亡之后所作,表达了他对故国的眷恋之情以及他在乱世中对儿女们深深的爱。诗中描述了一家人因战乱而被迫离开家园,面对即将到来的未知生活,他们的心情复杂且充满无奈。

诗的开头“庭中四月上浣避难将赴闽省作”,描绘了作者和家人在庭院中度过的一个特殊的日子——农历四月初七(上浣),这是端午节,也是他们准备逃离家乡的时刻。”避难”二字透露出家族遭遇的不幸和战乱带来的危机。”人生所难堪”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这种困境的感受——人生中最难以忍受的事情莫过于离别的言语。紧接着诗人又补充说明,他们之所以要逃离是因为正在经历一场战乱,这进一步强调了家族面临的困境和战争带给人们的影响。

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况当乱离间”。这里的“乱”指的是国家的动荡不安;“离”则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分离。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家人所面临的困境和国家人民的痛苦,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反感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人接着描述了自己和家庭的遭遇:“我生偏不辰”,暗示了自己出生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而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在战乱中遭受苦难,这无疑增加了他的悲愤情绪。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人的关切和关爱:“逢天方殚怒”,这里“天”指国家或命运之神,意指国家正在遭受极大的痛苦和灾难。“殚怒”意味着国家正在经受着极度的痛苦。

诗中的“寇警已八年”一句反映了作者对国家长期战乱的观察,而“一朝竟难御”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结束的渴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兵燹遍乡闾”一句描绘了战火遍布乡村的情景,进一步加剧了诗人对家园的眷恋:“何地称乐土?”表达了对安定、和平生活环境的向往。

诗人接下来提到家人的情况:“重闱向我言,汝无兄弟苦。”这句话表达了家人对他和家人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和牵挂。“走避宜早思,南闽尚安堵。”诗人建议家人尽快离开危险区域,去往相对安全的地方避难,表达了对家人安全的关切和对战争结束后可能的恢复秩序的期待。

最后几句“适彼且依刘,莫惜寄人庑”,诗人提到了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刘子玄,表示希望可以在那里暂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可能的生活安排和对亲情的珍视。“休惮跋涉劳,余其早送汝”表达了诗人尽管旅途劳顿但仍然愿意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展现了他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以及对家人的深情厚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体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沉关怀,也展示了他对家人的爱和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