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瑟怨遥夜,哀音君岂闻。
卷帘望明月,花落影纷纷。
泪尽罗频掩,香销玉不熏。
谁怜珊枕畔,昨夜梦行云。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技巧的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一般要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分析理解全诗的内容,最后再结合诗歌手法进行分析。“宝瑟怨遥夜,哀音君岂闻”两句写诗人因思念远人而作的怨词。“宝瑟”,指瑟,一种弦乐器。“哀音”,指凄切的琴声,也指琴声所传达的哀伤之情。“遥夜”,指深宵,这里用来形容夜深人静的时候。“君岂闻”是说:你的耳朵难道没有听到我的哀音吗?“卷帘望明月,花落影纷纷”两句写诗人望月抒怀。“卷帘望”,指推开窗帘,向外眺望。“明月”,指月光,这里借指月亮。“花落影纷纷”,意思是说:看到花在风中纷纷落下的影子,就联想到自己的孤寂处境。“泪尽罗频掩”,“泪尽”是虚指,意思是说:眼泪干了又流了,不停地用手帕擦拭。“罗”,指丝罗,即手帕。“频频”,多次的意思。“香销玉不熏”,意思是:香气已经消失了,玉石也失去了光泽。“谁怜珊枕畔”,意思是:有谁能可怜我呢,我独自守着空空的枕席,梦见你行云般地离去。这几句诗的意思是:我在深夜里弹奏瑟,弹得凄切哀婉,可你难道没有听到吗?我拉开窗帘,仰望着皎洁的明月,可是,满地的花影,映衬着我的孤独和落寞;我不停地用手帕擦着泪痕,可泪水早已干涸;玉石般的肌肤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有谁能可怜我呢?我是那么孤单地守着我那空荡荡的枕头,梦见你像行云一样悄然而去。这几句话抒发了诗人因思念远方亲人而引起的悲伤心情以及他对于爱人的深深思念。
【答案】
(1)怨诗。
(2)《怨诗》是一首抒写思妇幽怨之诗。
(3)首句“宝瑟怨”三字,点明怨情所在,为下文抒情蓄势。
(4)“哀音君岂闻”一句承上启下,由怨到叹:“哀音”、“君岂闻”,既表明诗人的哀怨之音无人能听得到,又暗示诗人的怨情无人能够体会得到。
(5)“卷帘望明月”两句承“哀音”而来,由哀音引发出望月怀人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6)“泪尽罗频掩”一句承“望月”而来,由望月怀人进一步表现了思念之情的深切。
(7)“香销玉不熏”两句承“泪尽”而来,由泪尽引出对爱情的美好回忆。
(8)“谁怜珊枕畔”一句承“香销玉不熏”而生发,由对爱情的美好回忆转而发出深沉的感慨。
(9)“昨夜梦行云”两句以梦境收束全篇,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