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草河西水上亭,和烟和月复空冥。
芙蓉曲断金波冷,杨柳姿深天外青。
涌夜何人吟落木,春江一望却侵星。
遥怜处处烽烟事,长啸无心阁自凭。
这首诗的原文为:
碧草河西水上亭,和烟和月复空冥。
芙蓉曲断金波冷,杨柳姿深天外青。
涌夜何人吟落木,春江一望却侵星。
遥怜处处烽烟事,长啸无心阁自凭。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碧草河西水上亭,和烟和月复空冥。
- “碧草”指的是绿色的草地,可能是在夜晚看到的景色。
- “河西”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者方位词,表示在某个地方的西侧。
- “水上亭”指的是建在水上的一个亭子,这样的结构让人联想到一种宁静的夜景。
- “和烟和月复空冥”描述的是亭子的四周环境,烟雾缭绕,月光朦胧,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静的氛围。
- 芙蓉曲断金波冷,杨柳姿深天外青。
- “芙蓉”通常指的是荷花,这里可能是指荷叶上的露珠或水面上的荷花。
- “曲断”形容音乐的中断或不连贯。
- “金波冷”形容水面上反射的月光如金色波纹一般冷冽。
- “杨柳姿深天外青”则形容柳树的枝条伸展得既深又远,仿佛延伸到了天际一样。
- 涌夜何人吟落木,春江一望却侵星。
- “涌夜”形容夜晚的涌动感,可能是风声或其他自然声响。
- “吟落木”暗示着有人在夜间吟唱或咏诵。
- “春江一望却侵星”形容站在江边远眺,春天的江水在夜色中与星星相互映衬。
- 遥怜处处烽烟事,长啸无心阁自凭。
- “遥怜”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遥远同情或怜悯之情。
- “处处烽烟事”形容到处都是战乱和硝烟。
- “长啸无心阁自凭”意味着诗人虽然心中有所感慨,但并没有特别的心情去吟诗作画,而是独自凭栏远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下的湖心亭景色,传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无奈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碧草”、“和烟”、“月”营造了一种空灵、宁静的氛围;“芙蓉”和“杨柳”则赋予了景物以生机和活力。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整首诗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