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居上隐柴桑,有客登临过草堂。
黄蝶晴添花淡渺,青鸠啼断月微茫。
松岩巢鹘翻幽果,童子移琴叩竹房。
我欲题诗向仲蔚,孤云寂寂辋川庄。
【注释】
过:经过,访问。柴桑:春秋时楚国大夫沈诸梁封地在今安徽省全椒县南,因以“柴桑”为地名。高秋:深秋。居上隐柴桑:隐居在柴桑。有客登临过草堂:有人登门来拜访我。黄蝶:黄色的蝴蝶。晴添花淡渺:晴天里给花增添了色彩。青鸠啼断月微茫:夜幕降临后,听到远处的乌鸦叫声。松岩巢鹘翻幽果:在松林中的岩石上,有一只雕在吃着果实。童子移琴叩竹房:有一个小孩把琴搬到了竹子做的房间里。仲蔚:作者的朋友,字仲蔚。辋川庄:指诗人自己的庄园别墅。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友人来访,诗人在柴桑山居中与友人共赏自然风光、吟咏诗情画意的图景。
首联先写友人来访,次句写自己对客人的欢迎之情。“高秋”,深秋,点明时令。“柴桑”,是作者隐居之地。“居上”,即“隐居”。两句写出朋友来访,诗人欣然接待的情景。“柴桑”,春秋时楚国大夫沈诸梁封地,故址在今安徽境内。“高秋”,深秋。“居上”,指隐居。这一句说:秋天到了,我隐居的地方(柴桑)就出来了,来了一位客人。“有客登临过草堂”,意思是来了客人,就到我草堂上来玩。这一句写诗人热情招待客人,并邀请客人到自己的草堂上来游玩。“过”,是拜访的意思;“草堂”,是诗人的住处。“登临”就是来到我的住所来。“黄蝶”,黄色的蝴蝶。“晴添花淡渺”,“晴”字下得很妙,它不仅说明天气晴朗,而且表明时间是在晴天。这一句是说,晴天里给花增添了色彩,使花儿看上去显得更淡更美了。“青鸠啼断月微茫”,这句也是写天,而且是写月。“青鸠”,即布谷鸟。“啼”,是鸣叫。“断”,是中断的意思。“月微茫”是指月亮朦胧不清。这一句是说,夜幕降临后,听到远处的乌鸦叫声,月光也变得朦朦胧胧了。
颔联是写山中景色。“松岩”,“岩”是山石。“巢”,这里作动词用,是筑巢。“鹘”,即雕。“翻”,是飞的意思。“幽果”,就是果实,但在这里是暗指果实,即指松果。这两句是说:在松林中的岩石上,有一只雕在吃着果实。“青鸠啼断月微茫”,是说:夜幕降临后,听到远处的乌鸦叫声。“松岩巢鹘翻幽果”,是说:在松林中的岩石上,有一只雕在吃着果实。“童子”,即孩子。“移琴”“叩竹”,都是写孩子的动作。这两句是说:有一个小孩把琴搬到了竹子做的房间里,正在那里弹琴。
颈联写室内景象。“题诗”指在壁上题诗或作画。“仲蔚”是作者的字,这里指作者的朋友。辋川庄,即诗人自己的庄园别墅,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辋川水北岸,因有辋川而得名。这两句的意思是:我真想在墙壁上题一首诗给仲蔚,让他去欣赏辋川山庄的美景。
尾联写诗人送客的心情。“孤云寂寂辋川庄”,意思是说:我要送走了客人,辋川山庄一片寂寞。“辋川庄”是诗人自己的庄园别墅,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辋川水北岸,因有辋川而得名。这一句是说:我要送走了客人,辋川山庄一片寂寞。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朋友在深秋时节的交往情景。从首联到颈联写诗人接待友人,从颈联到尾联写诗人送别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