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桥舟阁总通烟,香气虚无花影前。
北浦因谁芳草后,西泠真有恨情边。
看桃子夜论鹦鹉,折柳孤亭忆杜鹃。
神女生涯应是梦,何妨风雨照婵娟。

【注释】

野桥:即断桥,在杭州西湖的苏堤上。

舟阁:指游船停泊之处。

香气:花香。

虚无:空寂。

芳草后:指花落之后。

西泠:地名,今属浙江杭州市。

恨情边:指离恨。

看桃子夜论鹦鹉,折柳孤亭忆杜鹃:这是诗人在西湖游玩时的所见所闻。看桃时,想到鹦鹉;折柳时,想起杜鹃。

神女生涯应是梦,何妨风雨照婵娟:神女,即西施,传说她曾为越王勾践所囚,日夜哭泣,以眼泪洗面,因而容光焕发,后来被释放,成为吴王夫差的妃子。这里借指苏轼自己。

【赏析】

《雨中游断桥》这首诗写于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夏初,是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诗人游断桥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先写断桥,再写舟阁。“总通烟”三字既写出了景色的幽美,又写出了游人如织的景象。“香气虚无”四句,描写了诗人在断桥赏花的情景。“香气”二字写出了花香袭人的意境,“虚无”、“前”、“后”等字眼,把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桥上,目送着飘落的花瓣,欣赏着盛开的花朵。“北浦因谁”一句,写出了诗人在桥上看桃的情景,“真有恨情边”一句,既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又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二联写诗人乘船来到西泠,观赏着湖边的景色,想起了朋友。“看桃子夜论鹦鹉”,是写诗人在湖边观赏着美丽的景色,想起了自己的朋友。“折柳孤亭忆杜鹃”,是说诗人在孤亭中折下柳条,回忆起了与朋友共度的时光。

第三联进一步写诗人游断桥的情景。诗人站在断桥上,看着湖面上的荷花,想起了与朋友在一起的日子。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而且也写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第四韵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神女生涯应是梦,何妨风雨照婵娟”两句,既是对自己身世的感叹,也是对友人离去后的生活的一种期待和祝福。这两句诗既表现出了诗人的豁达胸怀,也显示出了他的乐观精神。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朋友的深深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