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看山来,山尽是君屋。
翚革罗峰峦,清华湛水木。
入君书室中,琅环径重复。
沧桑存灵光,变迁忘陵谷。
与君为清游,亭台藏山腹。
登临望大墩,芜城蔽林麓。
炎峰接远天,夕阳满平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和掌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的前提下,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注意要逐句翻译,不能断句。

明确题目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然后是注释。最后附上赏析。

第一二句,“一路看山来,山尽是君屋”,意思是一路走来,看尽了山景,而那层层叠叠的山峦,都是你的房舍。

第三四句,“翚革罗峰峦,清华湛水木”,意思是翠羽翠羽地装饰着山峰岩石,水边树木郁郁葱葱。

第五六句,“入君书室中,琅环径重复”,意思是走进你的书室里面,只见石阶盘旋曲折,重重叠叠。这里用“琅环”指书室。

第七八句,“沧桑存灵光,变迁忘陵谷”,意思是岁月沧桑变化,但精神不灭,忘却了世事的变化。

第九十句,“与君为清游,亭台藏山腹”,意思是和你一起享受这宁静的清幽生活,亭台掩映于山谷之中。

第十一十二句,“登临望大墩,芜城蔽林麓”,意思是登上高处远眺,只见一片荒废的城市,被树林遮住山坡。

第十三十四句,“炎峰接远天,夕阳满平陆”,意思是远处的山峰在火红色阳光的辉映下显得格外壮丽,夕阳把大地映照得通红通红。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游览名山胜迹后的感受与联想,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前四句写登山所见的景色,五到十句写登山途中经过的书斋。一二两句写山路所见,三四两句写山路所经之地,五六两句写山路所经之境,七八两句写山路所经之人;一二两句写山外所见,三四两句写山外之地,五六两句写山外之境,七八两句写山外人。后四句写登高所见,九、十两句是近景,十一、十二两句是远景。最后两句写登高所见。

这首诗语言清新明快,结构紧凑,富有情韵,意境优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