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歌以哭,四座茫茫惨无乐。松柏何啾啾,屋下尸自愁。
挽歌何慨慷,道上殡自往。袁山松,愁何工,君家兄弟才偏雄。
呼卢十万掷布帽,卿辈可识袁彦道。
【注释】
1.行路难:古乐府《行路难》有《行路难》曲,本篇即用此题。
2.哭,歌也:指《薤露》曲。《汉书·礼乐志》:“《薤露》,蒿里送神之曲也。”“蒿里”是地名,今河南济源县。“送神”就是送死者的魂回故乡。《薤露》曲是一首悲凉的挽歌。
3.四座茫茫惨无乐:四周空阔而渺茫,使人感到凄凉。
4.松柏何啾啾:指松柏常青,不屈不挠,这里比喻人的高洁。
5.屋下尸自愁:指屋檐下的吊客自己感到忧愁。
6.挽歌何慨慷:指哀悼的歌声慷慨激昂。
7.道上殡自往:指送葬的人自行前往。
8.袁山松,名山松,东汉末年袁术部将。
9.君家兄弟才偏雄:指你兄弟二人才华出众。
10.呼卢:赌酒时叫价的声音。
11.十万:赌钱的本钱。
12.卿辈可识袁彦道:你们这些人能认识我是袁山松吗。
【赏析】
《行路难》原出汉乐府《鼓吹曲曲名》,属《铙歌十八曲》。曹魏时,曹操改题为《长歌行》,晋时又称为《行路难》。这首诗以《行路难》为题目,抒发诗人在人生道路上遭遇重重挫折的痛苦心情。诗的前两句“行路难,歌以哭,四座茫茫惨无乐”,写送葬队伍行进在路上,四面空旷无人,只有哀伤的歌声和哭声,令人十分悲伤。接着三、四句“松柏何啾啾,屋下尸自愁”,运用比兴手法,把人死后的寂寞凄清,比作松柏四季常绿,不凋不败;把人死后灵魂徘徊不安,比作屋内吊客因亲人逝去而感到的忧伤,形象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离别的感慨和对生离死别的痛苦。
诗的后三句“挽歌何慨慷,道上殡自往”,“袁山松,愁何工,君家兄弟才偏雄”,写袁氏兄弟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人们争相与他们结交。“君家兄弟”指袁氏兄弟。“才偏雄”意谓兄弟二人各有所长,各展其才。“袁山松”是袁术的字,袁术在历史上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但在当时他却是声名显赫的。“袁家兄弟才偏雄”一句,既表明当时社会上人才荟萃,又暗示了作者与袁氏兄弟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矛盾或竞争关系。
最后两句“呼卢十万掷布帽,卿辈可识袁彦道”,“呼卢”“布帽”都是赌博时所用的道具。“卿辈”指在场的人。“袁彦道”是指诗人自己。这两句是说袁家的公子豪赌,输得身无分文,连布帽都输得没了。在场的人都知道他是谁。言外之意是说在场的人并不认识他。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深沉真挚,表现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以及他对生死离别的深切感受和对世间荣辱得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