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散月痕白,凄然一抚膺。
七年千里客,一点五更灯。
踪迹风中絮,心期定后僧。
明王何处所,客梦亦无凭。
【注释】
抵都二首:指客居他乡,终于回到家乡。“抵”是“到”的意思。二首即两首诗。
客散月痕白(客散:客人离去。月痕:月光照射在地面上的斑驳痕迹。),凄然一抚膺(抚膺:抚摸着胸膛。表示悲痛):诗人因思家而悲怆不已,抚心长叹。
七年千里客(七年:从旅居外地到回家的七年时间。千里:指长途跋涉。):诗人在外漂泊了整整七年才回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一点五更灯(五更:古代计时方法,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五更即五夜。):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诗人还在外奔波劳累。
踪迹风中絮(踪迹:指行踪、足迹。风中絮:像柳絮一样随风飞舞,比喻漂泊不定。):诗人的足迹遍布各地,就像风中的柳絮一样飘忽不定,表达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痛苦和无奈。
心期定后僧(心期:心愿;定后:确定之后。):诗人心中一直期盼着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知己,一起共谋发展大计。
明王何处所(明王:指佛祖释迦摩尼。):诗人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和困惑,不知道应该去向何方,寻找什么。
客梦亦无凭(客梦:指旅途中的梦境。无凭:没有凭据。):诗人在梦中也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赏析:
此诗是一首表达游子思归之情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异乡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眷恋。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希望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知己,共同谋求发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