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粒久不沾喉,致劳星轺海外游。
地隔沧溟劳远涉,书成食货待重修。
人如挟纩风逾暖,公为乘槎夜未休。
入境关心问丰歉,停骖先上望烟楼。

道光壬辰1832春仲周芸皋观察来澎湖抚恤蒙赐诗文集五种即用襄阳集春游杂兴八首韵赋呈

【译文】
澎湖粒久不沾喉,致劳星轺海外游。
地隔沧溟劳远涉,书成食货待重修。
人如挟纩风逾暖,公为乘槎夜未休。
入境关心问丰歉,停骖先上望烟楼。

【注释】

  1. 道光壬辰:指的是1832年,清朝的道光皇帝在位期间。
  2. 春仲:春天的早晨或中午。
  3. 周芸皋:周芸皋是一个名字,没有具体的历史人物信息,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观察:这里指的是担任官职的人。
  4. 澎湖:指的是台湾岛附近的一个岛屿,位于中国福建省沿海。
  5. 粒久不沾喉:意思是食物长时间放置后变得干燥、难以下咽。
  6. 致劳星轺:意为因为忙碌而感到劳累。星轺:指的是使者的马车,也指使者。
  7. 地隔沧海:意指地域距离遥远,如同隔海一般。
  8. 书成食货待重修:意思是书籍已经写成,但需要等待修复或重新修订。
  9. 人如挟纩:比喻人的心绪被温暖的事物所安抚。
  10. 公为乘槎:指官员乘坐木筏前往远方。槎:古代用来漂浮水上的工具,如独木舟、木筏等。
  11. 心系民情:指官员关心百姓的情况和需求。
  12. 丰歉:丰收和歉收,泛指农作物的收成好坏。
  13. 停骖:停下马来观望。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表达了周芸皋观察在澎湖地区任职时,由于工作繁忙而感到劳累的情感。诗中描绘了澎湖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以及官员的工作状况。同时,也展现了官员关心民情、关注民生的态度。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