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自燕师到此来,全诛十族令人哀。
当年血迹今犹在,此石诚为有幸哉。

【注释】燕师:指金朝的军队。十族:指被灭的十个家族。哀:悲痛。今犹在:现在还在,即“犹存”。石:指血迹碑。幸哉:幸运啊。此诗是诗人于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所作,当时他正在燕京任知大兴府事兼提控军马使,因反对投降政策而被杀害,并被追夺官爵,故称“燕师”。

【赏析】《血迹碑》一作《燕云录》,是金末元初文学家、史学家王鹗的代表作,记载了作者随金朝灭亡后,在元兵入侵下惨遭杀害的经过。这首诗是王鹗在狱中绝笔之作,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燕云录》共四卷,第一卷写王鹗随金亡后到元朝任职的经历;第二卷写王鹗在元朝做官时所遭遇的苦难;第三卷写王鹗在元朝为官时所写的诗文,抒发他的悲愤;第四卷写王鹗的死和遗文的流传。

首句“忆自燕师到此来”,回忆自己从金朝军队到元朝的经过。这里用“自”字表明这是王鹗亲历的事实,突出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全诛十族令人哀”,说明王鹗被杀时,他的家族也受到了株连,全家被处死,真是令人痛心疾首。“诛”在这里的意思是“杀”,“十族”是指王鹗一家九人被杀,加上他本人一共十口被杀,所以称为“诛十族”。“全”、“尽”二字都含有彻底的意思,说明金朝统治者对元朝的敌对态度是彻底的。

二句紧承上句,进一步说明王鹗被杀时的悲惨情景。当年血染的战火,至今仍未熄灭,而今天王鹗的鲜血却已经流干了,真是令人感到无限感慨。这两句既表现了金、元两朝之间的仇恨与对立,又表现了王鹗个人不幸遭遇的悲剧性。

三句“当年血迹今犹在”,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这里的“犹在”二字,既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回答,又是对整个历史的概括。当年金军屠杀元军时的鲜血,至今仍然残留在这块土地上,可见历史的残酷与无情。同时,这也是对元军入侵者的一种讽刺与嘲讽,他们虽然暂时占领了这片土地,但终究要付出代价的。

尾句“此石诚为有幸哉”,是诗人对历史的总结与感慨。这块血迹碑的存在,对于后人而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它不仅是历史见证,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同时,它也提醒世人要时刻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这首诗通过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金、元两朝之间仇恨与对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历史的感慨与总结。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与关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