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院初过雨,无风气自凉。
虫声疑在野,月色忽周堂。
境静由神会,心闲与物忘。
数杯微醉后,清露洒衣裳。

【注释】

灌读:指读书。草堂:茅屋,借指书房。夏夜:夏季夜晚,天气炎热。

初过雨:刚刚下过一场雨。无风:没有风。自凉:自然清凉,不须用扇子。

虫声疑在野:蟋蟀的叫声好像在野外。月色忽周堂:月光似乎照到厅堂上。

境静由神会:心境宁静能使人的精神与外界景物相通。心闲与物忘:心灵悠闲时能忘却外物。

数杯微醉后:喝了几杯酒,微醉之后。清露洒衣裳:衣服被清冷的露水打湿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夏日读书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夏日读书时的景象、感受来表达自己对读书生活的热爱和享受。全诗以“夏夜”为背景,通过对夏日阅读环境的描绘和对读书过程中的感受、体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生活的热爱和享受之情。

首句“竹院初过雨”,诗人首先描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一间竹制结构的书斋,刚下过一场雨,竹院中的空气清新凉爽。这一句是全诗的开头,也为后面的诗歌内容铺垫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第二句“无风气自凉”进一步描绘了夏日阅读的环境。虽然没有风吹动,但竹叶发出的声音使得整个环境变得更加凉爽。这里的“无风”既指的是自然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第三句“虫声疑在野”进一步描绘了夏日阅读时听到的声音。蟋蟀的叫声仿佛在野外响起,增添了一种野趣和生机。这里的“似在野”既形容了蟋蟀的叫声,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第四句“月色忽周堂”则是诗人感受到的月色。他发现月亮的光芒似乎照亮了整个厅堂,给人一种明亮、宁静的感觉。这里的“忽周堂”既形容了月色的明亮,也表现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和欣赏。

接下来五、六两句“境静由神会,心闲与物忘”,继续描绘了诗人阅读时的内心体验。当他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时,周围的环境变得宁静,他的精神和注意力都与外界景物相融合,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这里的“境静”既描述了环境的变化,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而“心闲”则表现了他的心灵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状态;“与物忘”则是他与外物隔绝、融为一体的表现,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最后两句“数杯微醉后,清露洒衣裳”则描绘了他饮酒后的情景。他在微醉的状态下,感受到了清冷的露水洒在身上,使他感到清凉舒爽。这里的“微醉后”既是饮酒的结果,也是他内心愉悦、放松的表现;而“清露洒衣裳”既形容了他的感受,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享受。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阅读时的场景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读书生活的热爱和享受。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竹院、雨后、蟋蟀、月色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整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体验,也传递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