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厓天上生,对面作浪起。
我头不敢仰,诚恐浪压己。
岂知下望深,青天反作底。
山外有山立,山内有山倚。
颇类人衣裳,幅幅有表里。
忽然暴雨来,人天一齐洗。
避登千寻塔,正对一条水。
瀑布从高看,匹练更长矣。
始知开先寺,相离咫尺耳。
只为绝巘遮,纡行十余里。

【注释】

黄厓:山名。在福建福州市连江县西南,有石塔一座,相传为唐代高僧鉴真所建。

天上生:形容山之高峻。

浪起:指瀑布如浪花般飞泻。

诚恐浪压己:意即担心被瀑布的浪花冲翻。

岂知下望深:意即从高处看瀑布水流很深很急。

青天反作底:意即从高处看瀑布像水帘一样垂落下来。

山外有山立,山内有山倚:意即山峦叠嶂,层层相依。

人衣裳:形容瀑布如人的衣裳,层层叠叠,波纹分明。

幅幅有表里:意即每一层瀑布都有里外两层,就像人的衣衫有里衬和外衣。

匹练更长矣:意为瀑布的水势更加壮观。

开先寺:寺庙名。位于福建福州市连江县黄厓山麓。

绝巘遮:形容山峰陡峭,难以攀登。

纡行十余里:意即山路迂回曲折,行走了十多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登临福建连江县黄厓山的观瀑之作。诗中通过描绘黄厓山的壮丽景色以及瀑布飞泻而下的雄姿,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

首联“黄厓天上生,对面作浪起”,写黄厓山高耸入云,犹如从天上生长出来的,而且瀑布如波浪般飞泻下来。

颔联“我头不敢仰,诚恐浪压己”与颈联“山外有山立,山内有山倚”,则写出了站在高处观看瀑布时的感受。诗人不敢抬头仰望,因为怕被瀑布的浪花击倒。同时,诗人还发现在远处可以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峦,而在近处又可以看到山内的山峦相互依傍。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观看瀑布时的震撼感受。

颈联“颇类人衣裳,幅幅有表里”与尾联“避登千寻塔,正对一条水”则写出了诗人在山顶观赏瀑布的景象。诗人发现瀑布的水流如人的衣服一样层层叠叠,每一层都有里外两层,就像人的衣衫有里衬和外衣。而在这高处,他只能看到一条清澈的水流,那就是瀑布。

尾联“始知开先寺,相离咫尺耳”则进一步点出了诗人登山的目的。诗人终于找到了开先寺,原来这座寺庙距离山顶如此之近,只有几步之遥。

整首诗通过对黄厓山的描写和对瀑布的观察,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