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清和、一番梅雨,奇峰凝碧千顷。沿溪桑柘青于染,想见三桥波净。平似镜。望湖树湖云,漫荡瓜皮艇。晚霞映岭。恰鱼父船唇,牧童牛背,风外笛声紧。
良朋聚,画意诗情管领。探幽须逞清兴,鸡豚社散游人少,谁更把杯痛饮。绕异境,怅路隔桃源,可许移家近。纪游无尽。看屋隐蔷红,波分柳绿,点缀好风景。
【注释】
摸鱼儿·次韵和外湖田泛舟之作:词牌名。
正清和:正当春天,天气晴朗和煦。
梅雨:即春雨,因多在梅子成熟后下而得名。此指春雨绵绵不止。
奇峰:奇特的山峰。
凝碧:凝聚着绿色。
三桥:指钱塘江上有名的雷峰塔,又名南屏晚钟。
平似镜:水平静如明镜。
望湖树湖云:眺望西湖的树木和湖上的浮云。
漫荡瓜皮艇:任凭瓜瓢般的小船飘荡。
晚霞映岭:傍晚时晚霞映照着山岭。
鱼父船唇,牧童牛背:形容渔民或牧童乘船归来的情景。
风外笛声紧:远处传来的笛声悠扬。
良朋聚,画意诗情管领:美好的朋友聚在一起,共同享受绘画诗情。
探幽:探寻幽深之处。
清兴:清新的兴致。
鸡豚社散游人少,谁更把杯痛饮:乡村集市散去,游人稀少,谁能再像过去那样畅饮痛饮。
异境:不同的境界。
怅路隔桃源,可许移家近:遗憾道路阻隔了桃花源,能否允许我搬到那里。
纪游无尽:记叙游览无穷尽。
屋隐蔷红,波分柳绿:房屋掩映在蔷薇花丛之中,湖水将柳条分割为绿影。
点缀好风景:点缀这美丽的风光。
【赏析】
《摸鱼儿》是宋词中常见的一种词牌名,其词调为双调六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前后片各两仄韵。这首词以“清和”开篇,描写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西湖美景图,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上阕写景。开头两句写春天的天气和西湖的景色。“正清和”点明时间,“一番梅雨”点明环境,“奇峰凝碧千顷”描绘出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观。接着,“沿溪桑柘青于染,想见三桥波净”,诗人沿着溪流一路欣赏着沿途的桑柘树,它们的颜色比染料还要鲜艳;远远望去,那三座桥下的水面也变得清澈透明。“平似镜”写出了湖面的宁静,“望湖树湖云,漫荡瓜皮艇。晚霞映岭”则描述了湖上的风景。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山岭之上,美不胜收。“恰鱼父船唇,牧童牛背,风外笛声紧。”诗人想象着渔民和牧民们正在忙碌地劳作,而远处传来的笛声却越来越悠扬起来。
下阕抒情。“良朋聚,画意诗情管领。”美好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共同享受绘画诗情的乐趣。“探幽须逞清兴,鸡豚社散游人少,谁更把杯痛饮?”诗人想要探寻幽深之处,尽情享受清新的兴致。然而乡村集市已经散去,游人稀少,谁能再像过去那样畅饮痛饮呢?“绕异境,怅路隔桃源,可许移家近。”诗人在异乡徘徊,思念着故乡的桃源,希望能在那里安家落户。“纪游无尽。看屋隐蔷红,波分柳绿,点缀好风景。”诗人在游览的过程中不断记录着所见所闻,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屋隐蔷薇红,波分柳绿”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点缀好风景”则赞美了这些风景的美好。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