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归舟,空怅望、江南天阔。回首处、故都禾黍,汉家陵阙。指点六朝形胜地,悲凉万古繁华歇。记一声、鼙鼓揭天来,金瓯缺。
铜驼恨,应难说。铜仙恨,几时竭。但沧波画里,晓风残月。归梦已随秋风远,故园莫遣音尘绝。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肠先热。

【诗句释义】

满江红·李涵初君索题出峡图,集宋人句

指引归舟,空怅望、江南天阔。回首处、故都禾黍,汉家陵阙。指点六朝形胜地,悲凉万古繁华歇。记一声、鼙鼓揭天来,金瓯缺。

铜驼恨,应难说。铜仙恨,几时竭。但沧波画里,晓风残月。归梦已随秋风远,故园莫遣音尘绝。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肠先热。

【译文】:

指引着归舟,空自感叹遥望江南辽阔的天空。回首之处,故乡的禾黍,汉朝的陵墓都已不复存在。指点着六朝的形胜之地,令人感到悲伤和凄凉,那辉煌的繁华早已消失。记得那一阵阵战鼓之声震动天地而来,那破碎的国家已经残缺不全了。

铜驼之恨,应难以诉说;铜仙之恨,何时才能消散?只见那沧波中的画卷里,只有晓风吹过的残月。我回归的梦境已经随着秋风而去,你家乡的消息不要再断绝音信。让我们从新开始,收复那些旧日的山河,那时我们的心将热血沸腾!

【赏析】:

本篇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借咏史以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开头二句写作者面对一幅出峡图而感慨万分,因出峡图上标示有故国六朝形胜之地,故引起对往事的无限追忆。以下五句为全诗核心部分,诗人把六朝的繁华衰亡与北宋王朝的命运联系起来,用对比手法加以抒写。最后两句是诗人在出峡图上看到的“沧海”景象,由此生发出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思想。

首联点明题旨。李纲出仕后曾两次被贬,他虽屡遭挫折,但仍关心国家的命运,所以当友人要为他出蜀图作题时,他不禁慷慨激昂地表示要像当年诸葛亮那样“挥斥方遒”,为国建功立业。

颔联紧承首句,指出作者之所以如此感奋,是因为看到了六朝故都荒凉的景象。这里运用典故:指六朝(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的京城在今南京市一带。南朝统治者偏安于长江下游一带,不思进取,终致国土沦陷。这正与当时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情形相呼应。

接下来三句是对六朝故都的进一步描绘。它概括地反映了六朝时期我国北方地区的政治形势。“禾黍”指庄稼,泛指田园,这里用以象征中原地区的广大土地。“汉家陵阙”指秦汉两代帝王的陵墓。这里以汉比宋,说明宋朝也曾有过强盛时期,但最终由于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而被金灭亡了。“形胜地”指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这里即指汴京(今河南开封)。汴京位于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以南的平原地带,是南北交通的中心和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形胜”在这里是说此地地势优越,物产富饶,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悲凉”二字写出了作者对这一切的感受。

颈联紧接上文,用典抒怀。作者看到六朝的形胜之地,自然想到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隋末农民起义。这场起义由李密领导的瓦岗军首先爆发,接着又有王世充领导的窦建德军、朱粲领导的赤石军、孟让的上柱国军相继而起,共推李密为盟主,号称“三十六友”。起义军纵横驰骋,势如破竹。不久就攻克了东都洛阳,并一度占领了长安、潼关等地。但是,由于起义军领袖们缺乏足够的政治经验和军事才能,加上内部分裂、各自为政,结果很快遭到隋军的镇压。公元617年,李密被叛徒王伯当出卖,战败被杀。《资治通鉴》载:“李密既败,自缢于洛城之上。”后来有人把他葬在洛阳邙山脚下。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李世民即位称帝,建立唐朝。次年,他派大将李绩率军攻灭王世充据守的洛阳城,随后又攻下长安。第二年又消灭了窦建德据守的夏州。这时,唐朝势力已遍及黄河流域中上游广大地区。李渊父子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便下令大造战船,准备渡海进攻南方,统一全国。这一行动引起了北方汉族士大夫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极大恐慌。他们纷纷向李渊上书进谏,反对南伐。可是这些建议都被束之高阁,不予理睬。于是,许多大臣纷纷上书劝谏,有的甚至因此而被罢官或被杀头。

诗人看到这些情形,不由想起了当年李密失败后的惨痛教训,因而深感忧虑。“铜驼”指在洛阳城北门外铸成的一对骆驼状的大铜马。相传它们是汉代洛阳城的守护神,每当黄昏时分,它们就要出来巡视,直到深夜才回到庙中休息。“铜驼”一词在这里用来象征李氏王朝。“铜仙”指传说中汉武帝所铸的“翁仲”像,相传这是仙人翁承接武帝的遗命而铸的镇守神器,用以保护武帝陵寝的安全。据说铜仙像一旦出现故障就会破裂。现在铜像已被毁损不堪了。“应难说”、“几时竭”等语都表明了诗人对李氏王朝覆灭的担忧和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注。

尾联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表现了诗人收复祖国河山、重整乾坤的信心和决心。“沧波”指大海,这里指长江。因为长江在古代常被喻为沧海。“晓风残月”原出自江淹《别赋》中的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里用以象征凄清的秋夜气氛。“归梦已随秋风远”指作者的北伐梦想破灭了。“故园莫遣音尘绝”则是希望故国不要断绝与自己的音讯联系。最后一句是诗人的誓言:待到国家中兴之时,我将亲自去收拾旧日失地,恢复山河,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高峰!

全诗语言质朴通俗,情真意切,感情充沛,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操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