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头舟夜泊,涛声欲卷秋云落。
江寒风系不成梦,推篷看月罗衣薄。
榜人夜起说潮生,十担行装一叶轻。
随潮忽起又忽落,扁舟难与洪涛争。
潮声偏恐远来客,小舟上下如鱼掷。
茫茫一望四无际,浩渺江涛浸蟾魄。
遥峰三叠五叠青,潮头千点万点白。
拥衾欲寐梦还醒,把酒独酌酬江灵。
须臾潮落舟亦定,江清月堕星荧荧。
【注释】
夜泊:在船上住宿。潮至:潮水来临。小舟:小船。巅簸:颠簸。苦不得寐:痛苦地睡不着觉。长歌一首:吟成一首诗。
钱塘江头:指杭州的西面,今称西湖。
涛声欲卷秋云落:指钱塘江的潮涌声如同要将秋天的云朵掀起一般。
江寒:江水寒冷。风系不成梦:因为江寒风大,船不能靠岸,所以无法睡觉。
榜人:船夫、水手。行装:携带的行李、物品(行囊)。扁舟:独木舟,一种小船。
忽起:突然而起。又忽落:又突然沉没。争:争斗,争夺。
扁舟难与洪涛争:小船很难和巨大的海浪相抗衡。
偏恐:担心、害怕。远来客:从远方而来的客人,泛指过路行人。
上下如鱼掷:像鱼儿在水中上下跳跃。
浩渺:广阔无垠的样子。
三叠:形容山峰重叠,层次分明。千点万点:形容白浪层层叠叠。
拥衾欲寐梦还醒:抱着被子想要入睡时却醒了。
把酒独酌酬江灵:端着酒独自饮酒以感谢江神。
须臾:片刻。
江清月堕星荧荧:江水清澈,月光下星星也闪烁起来。
【赏析】
这是一首纪实诗,记叙了诗人夜泊钱塘江头等待潮涨后发船,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颠簸难眠,乘机吟咏长歌的情景。
开头两句“钱塘江头舟夜泊,涛声欲卷秋云落”,写舟泊钱塘江头。诗人先交代了自己的住处,然后描写了钱塘江头江上的景色:“涛声欲卷秋云落”写出了江潮澎湃汹涌之势,使人有惊心动魄之感。
接着两句“江寒风系不成梦,推篷看月罗衣薄”。写江潮汹涌,船不能靠岸。诗人因江潮之威,难以合眼安睡,便推篷看那皎洁的月亮,结果觉得衣裳被江风透得薄薄地贴在身上似的。“推篷看月罗衣薄”一句,既写出了江潮汹涌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因江潮之大而感到自己的衣服太薄。这两句诗是写景,又是叙事,更兼有议论。
“榜人夜起说潮生,十担行装一叶轻。”写船夫半夜起身,说潮水已经涨起来了。“十担行装一叶轻”,说明潮水涨得很快,船夫说潮水要涨了。这里,诗人通过船夫的话,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潮水,为下面写自己睡不着觉而作铺垫。
下面两句“随潮忽起又忽落,扁舟难与洪涛争”,诗人因船夫的话而睡不着觉,于是写了船夫半夜起身说潮水已涨,船儿忽上忽下,小船难以与巨浪抗衡,最后只好停泊下来。诗人用“随潮忽起又忽落”来表现潮水的迅猛;用“扁舟难与洪涛争”来形容小船在潮水中挣扎的情况,突出了小船在与大海搏斗中显得渺小无力。这一联,生动地写出了江潮之猛和小船在海潮面前的无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诗人又写到了自己睡不着觉的原因:“潮声偏恐远来客,小舟上下如鱼掷。”诗人听到船外的大潮声音,想到可能是远方来的客人经过这里,因此心中有些害怕,担心自己坐的小舟会受到威胁,就像是小鱼在波浪中来回跳跃一样。这一联,进一步渲染了江潮的汹涌,以及作者内心的惶恐不安。
“茫茫一望四无际,浩渺江涛浸蟾魄。”这两句诗,诗人再次将目光投向江面,写出了夜晚江潮浩渺、辽阔无垠的景象,同时,也将诗人的心境映衬出来。
“遥峰三叠五叠青,潮头千点万点白。”诗人继续描绘江面上的景象:“遥峰三叠五叠青”,“潮头千点万点白”,这些描写,既展现了江潮的壮观景象,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拥衾欲寐梦还醒,把酒独酌酬江灵。”这两句诗,诗人写道:“抱着被子想要入睡时却醒了”,然后又拿起酒杯独自饮酒以感谢江神。这里的“独酌”一词,不仅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他与自然的亲近关系。
最后两句“须臾潮落舟亦定,江清月堕星荧荧”则是诗人对整个夜晚经历的回忆和总结。“须臾”二字,既表达了时间的短暂,也暗示了潮水的迅速变化;“舟亦定”则形象地描绘了江潮退去后船只稳定的情形;“江清月堕星荧荧”则将整个夜晚的景象描绘得如诗如画,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妙的画面之中。
诗人通过对夜晚江潮的描述和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他运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手法,成功地刻画出一幅气势磅礴、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图,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壮阔的江潮之中。这首诗是一首纪实诗,记叙了诗人夜泊钱塘江头等待潮涨后发船,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颠簸难眠,乘机吟咏长歌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