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江何限,记汀蒲如画,前番风色。扁棹留君应有意,分与一拳秋碧。滴溜疑穿,皱云比瘦,奇骨何人识。梅边清对,梦痕犹恋烟汐。
当日赤壁纵横,艨艟敛尽,遗恨空沈戟。抉水奔猊留断影,只伴骚人行笈。冰柱高吟,雪盆小供,幽致俱无匹。补天终负,客中丝鬓添白。
壶中天逊园小集,观所供盆石,云阻风夔门时所得,或鱼复阵石之遗。为填此解
蜀江何限,记汀蒲如画,前番风色。扁棹留君应有意,分与一拳秋碧。滴溜疑穿,皱云比瘦,奇骨何人识。梅边清对,梦痕犹恋烟汐。
当日赤壁纵横,艨艟敛尽,遗恨空沈戟。抉水奔猊留断影,只伴骚人行笈。冰柱高吟,雪盆小供,幽致俱无匹。补天终负,客中丝鬓添白。
【注释】
- 壶中天:词牌名。
- 逊园小集:作者与友人在逊园聚会。逊园,即退园。在今四川重庆南岸区。
- 观所供盆石,云阻风夔门时所得,或鱼复阵石之遗:观赏了朋友从夔门(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送来的盆石,是当年从鱼腹阵石处得到的遗迹。夔门是长江三峡的门户,这里借指夔门。杜甫曾写过《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这里的“荆门”指的是三峡中的巫峡口。
- 为填此解:创作这首词以表达自己的感慨。
- 蜀江:指长江在四川境内的一段。
- 汀蒲:水中长出的芦苇和蒲草。
- 风势:这里指大风吹来的气势。
- 扁棹:船桨。
- 一意:专意。
- 拳头:形容大小。
- 秋碧:秋天的碧绿。
- 滴溜:指水流。
- 绉云:像皱纹那样的云彩。
- 奇骨:奇特的骨骼。
- 梅边清对:梅花旁边清澈地面对。
- 赤壁:三国时期,曹操在今湖北黄州一带建造的营垒,用石灰、黄土和稻草等烧制成假的城墙,用以吓阻孙权和刘备。后来泛指用假象来吓唬人的场所。此处指赤壁之战的遗址。
- 艨艟:古代战船。
- 沈戟:沉没的兵器。
- 抉水:决水。
- 行笈:装书的箱子。
- 冰柱高吟: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如冰凌般直插云端。
- 雪盆小供:形容山峰白雪皑皑,如同雪盆一般堆积。
- 客中丝鬓添白:指游子在外漂泊,白发渐生。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与友人在逊园聚会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叹。全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岁月流逝的无奈。
上阕开头两句写逊园聚会的情景。“壶中天”,词牌名。“逊园小集”,即在逊园小聚。逊园,今重庆南岸区一带,是作者的旧居之地。词中提到的“盆石”是当年从夔门送回的遗迹,而“风夔门时所得”则是诗人对夔门风物的追忆和赞美。夔门,即瞿塘峡口,长江三峡之一。诗人在这里回忆自己曾在此地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作者观赏盆石的场景。“观所供盆石”,是指观赏朋友从夔门送来的盆景。夔门是长江三峡的门户,这里借指夔门。诗人提到这些盆石,可能是为了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
词人继续展开描写,将盆石置于广阔的山水间,让读者感受到它们的美丽与神奇。“云阻风夔门时所得,或鱼复阵石之遗”,则进一步描绘了盆石的来源和特点。这里的“云阻风夔门时所得”意味着盆石是从曾经风起云涌的夔门地区得来的;而“鱼复阵石之遗”则暗示了盆石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某个战役有关。这样的描绘不仅增加了盆石的传奇色彩,也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了它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下阕则转入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首先,词人通过对赤壁和夔门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当日赤壁纵横,艨艟敛尽,遗恨空沈戟”,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感慨。当年的战争留下了许多痕迹,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让人不禁感慨万分。而“抉水奔猊留断影”,则描绘了长江奔流直下的景象以及留下的深刻印记,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反思。
词人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只伴骚人行笈”,“骚人”指的是诗人自己。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他曾经陪伴过许多文人墨客走过漫长的旅途,而今却只能独自感受这份孤独与寂寞。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的感慨之情,也展示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一句“补天终负”,则是对整个人生境遇的一种总结。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无能为力和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奈。他认为自己虽然努力想要弥补这个遗憾,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现实,只能在岁月中默默承受。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哀,也是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深刻感悟。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文化内涵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