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潦不可止,师进𨹄石桥。万马行淖中,疲蹄不能骄。
我身豕负涂,聊作强虫跳。雨过日在顶,蕴隆蒸发毛。
下马不夕食,坐甲犹终宵。昨者捷书至,军声为之高。
刲羊岂不易,预在扃其牢。群帅利所获,纷纷探巢。
莫肯分偏师,留俟半涉要。坐令出柙者,假息犹炰炰。
书生亦咄咄,健剑须横腰。
【注释】
流潦:水流,积水。𨹸石桥:指古代用石头砌成的渡槽。万马行淖中:形容军队在泥泞的沼泽地里行进,马匹陷于泥潭不能自拔。豕(shǐ)负涂:猪背着泥土。聊作强虫跳:勉强像昆虫似的跳跃着前进。雨过日在顶:比喻天已放晴。蕴隆:积聚,蒸腾。蒸发毛:草木的枝叶因蒸腾而变得蓬松。下马不夕食:晚上不再进食。坐甲犹终宵:整夜不睡觉。昨者:昨天的事。捷书:捷报。军声为之高:使军队士气高昂。刲羊:《汉书·霍光传》载,西汉时期,霍光曾杀羊犒劳士兵,士兵们欢呼,故称“刲羊”。岂:难道。扃(jiōng):关闭。群帅利所获:众将为了个人的利益而争夺战利品。探巢:挖洞,比喻掠夺财物。假息犹炰(páo)炰:比喻掠夺后仍得重利,如同吃烧鸡一样,肥而不腻。书生亦咄咄:读书人也愤愤不平。健剑须横腰:有胆量的战士,应该挺胸而立。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军歌。诗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一支军队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同时借对战争现象的讽刺,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前四句写行军途中的艰难险阻和军队的坚韧不拔;中间八句写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和对战争的看法;后二句写对战争现象的态度和看法。
第一部分:“流潦不可止,师进𨹸石桥。”意思是说流水无法阻止,军队正在前进。
第二部分:“万马行淖中,疲蹄不能骄。”意思是说无数的战马在泥潭里行走,疲惫的马蹄无法骄傲起来。
第三部分:“我身豕负涂,聊作强虫跳。”“豕负涂”比喻自己像一头猪一样背土。“聊作强虫跳”意思是说只能勉强像小虫那样跳跃着前进。
第四部分:“雨过日在顶,蕴隆蒸发毛。”意思是说雨水过后天空放晴,草木的枝叶因蒸腾而变得蓬松。
第五部分:“下马不夕食,坐甲犹终宵。”意思是说战士们下了马就不吃饭,整夜不睡觉。
第六部分:“昨者捷书至,军声为之高。”意思是说昨天的捷报传来后,使军队的士气高涨。
第七部分:“刲羊岂不易,预在扃其牢。”意思是说杀羊并不是一件难事,只是预先把它关在牢里而已。“预在扃其牢”比喻把敌人关在监狱中。
第八部分:“群帅利所获,纷纷探巢。”意思是说许多将领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夺战利品,像一群鸟儿争着掏鸟窝一样。“纷纷探巢”比喻掠夺财物。
第九部分:“莫肯分偏师,留俟半涉要。”意思是说没有人愿意把一部分部队留下来等待敌人过河,都想要抢先渡河攻击敌人。“留俟半涉要”,比喻急于抢渡河面。
第十部分:“坐令出柙者,假息犹炰(páo)炰。”意思是说让那些被放出笼子的人休息,就像烤火鸡一样肥嫩、可口。“坐令出柙者,假息犹炰(páo)炰”比喻贪心的人得到了好处,而其他的人却得不到好处。
第十一部分:“书生亦咄咄,健剑须横腰。”意思是说读书人也很生气,有勇气的人才应该有腰板。“书生亦咄咄”比喻读书人很愤怒。“健剑须横腰”比喻有勇有谋的人才应该有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