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陂陁后山孤,清秋一客穷嬉娱。山前落日看平芜,东海书楼片瓦无。
当时兄弟遭明圣,宾客独夸司寇盛。东南遗逸记鸿文,辇毂人才归藻镜。
相国立朝持谠言,本朝补谥当谁先。洞庭归来纵遗议,平生风雅犹高骞。
编插斯楼万丈光,那知倏忽竟销亡。并无旧话桐阴续,空有遗篇锦箧藏。
君不见横云山庄开史局,两行羽伎森红烛。百年文物数江南,岂意故家尽零落。
看山莫负草堂新,山月亭亭射酒樽。世上坚牢定何物,古来兴废不须论。

【注释】

1.传是楼:旧址。

2.清秋:深秋,秋天。

3.陂陁(pō tuó):平坦。

4.鸿文:指文章。

5.相国:指丞相。

6.补谥:古代给死者追加的称号。

7.洞庭:这里指湖名。

8.遗议:未定之事或议论。

9.高骞:高尚,卓越。

10.编插:编排、插叙。光:光彩。

11.两行羽伎:形容仪仗华丽。

12.桐阴:梧桐树荫。

13.史局:史馆或修史的地方。

14.红烛:指烛光。

15.百年文物:千年以上的文化遗迹。

16.零落:凋残,衰败。

17.坚牢:坚固牢靠。

18.古来兴废不须论:自古以来兴亡更替,不必多论。

【赏析】

此诗为五言律诗。诗人游访昆山徐健庵尚书故居,并与其弟徐健庵同游山中胜地“传是楼”,在游览过程中,有感而发,即景抒怀,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感慨。全诗意脉贯通,意境开阔,笔力雄放,风格豪迈,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的个性和高超的艺术成就。

首联“前山陂陁后山孤,清秋一客穷嬉娱。”写诗人来到昆山,先到山后,再至山前,一路游览,欣赏美景。山前是平旷的原野,山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景色秀丽迷人。然而诗人并不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而是感到自己像是一个无家可归的穷困者一样。他在这里尽情地玩乐,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这一句诗通过写诗人游玩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他豪爽直率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颔联“山前落日看平芜,东海书楼片瓦无。”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游玩的情景。夕阳西下,天边出现了一片金黄色的光辉,远处的海天之间,只有几座高大的书楼屹立在那里,而它们却只剩下了片片瓦砾。这一句诗通过写诗人观看大海和书楼的情景,表现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以及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颈联“当时兄弟遭明圣,宾客独夸司寇盛。”写诗人来到徐健庵故居,见到了他的兄弟们。他们曾经一起受到过明朝皇帝的赏识和重用,而现在他们却已经不在人世了,只留下一些传说故事流传至今。这一句诗通过写诗人见到兄弟们的情景,表现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他们的怀念之情。

尾联“东南遗逸记鸿文,辇毂人才归藻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徐健庵故居的敬仰之情。他认为徐健庵是东南地区的一位大才子,他的才华横溢,作品丰富多样,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同时,他也认为当时的朝廷是人才辈出之地,许多杰出的人才都在这里得到了重用和发挥。这一句诗通过写诗人对徐健庵故居的敬仰之情,表现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自己才能的认可之情。

最后两句“编插斯楼万丈光,那知倏忽竟销亡。并无旧话桐阴续,空有遗篇锦箧藏。”诗人感叹自己来到这个美丽的故居,却发现它已经被毁得面目全非,连那些古老的树木也不见了踪影。他发现这里并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以继续传承下去,只能看到一些散乱的诗文稿被收藏在一个锦箱里。这一句诗通过写诗人对故居的感慨之情,表现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