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西山迭宾主,五载还同月中语。
萧森松际无留云,多感龙天为收雨。
昔君城居阅兵火,谁识山刹并焦土?
佛摧塔坏过者悲,况我三宿迷处所。
兹庵幸完足坐卧,不独松寿柏亦古。
去秋与客一再至,准拟长夏借逃暑。
君持茗芽龙井来,共就龙口掬泉煮。
夜深细响合松籁,净洗根尘见肺腑。
石梁看瀑君未餍,我老枕流宜石鼓。
世间何地无月明,到处松泉视人取。
注释:
同颖生龙泉庵坐月:在龙泉庵赏月。
西湖西山迭宾主,五载还同月中语:西湖、西山,是杭州的著名景区,也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来游玩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和颖生在这五个月里一起欣赏西湖和西山的风景。
萧森松际无留云,多感龙天为收雨:萧森,形容树木茂盛;龙天,指天空中的云雾或雨水。这句话的意思是,山间的树林里没有留下任何云彩,多亏了天空中的神仙们为我们收回了雨水。
昔君城居阅兵火,谁识山刹并焦土?佛摧塔坏过者悲,况我三宿迷处所:昔日你住在城市里,观看过阅兵式,现在才知道原来寺庙里的和尚也经历过类似的危险。因为寺庙被摧毁,大家都感到很悲伤。
兹庵幸完足坐卧,不独松寿柏亦古:这间寺庙幸好完好无损,可以供人坐卧。这里的“不独”是指不仅仅是,而是指“不仅仅”。松树和柏树都很古旧。
去秋与客一再至,准拟长夏借逃暑:去年秋天,我和朋友们再次来到这里,打算利用这个炎热的夏天避暑。
君持茗芽龙井来,共就龙口掬泉煮:你拿着龙井茶芽过来,我们一起到龙井边取水烧茶。
夜深细响合松籁,净洗根尘见肺腑:深夜时,泉水的声音与松涛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能洗净我们心中尘世的烦恼,让人的心灵更加清明。
石梁看瀑君未餍,我老枕流宜石鼓:你还没看够石梁上的瀑布,而我则喜欢躺在溪水中听着石头撞击的声音。
世间何地无月明,到处松泉视人取:世界上哪里没有明亮的月光呢?我们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美丽的松林和清澈的泉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们在龙泉庵赏月的情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
首联“西湖西山迭宾主,五载还同月中语”描写了作者与朋友在西湖和西山之间轮流居住,共同欣赏美景。这种生活虽然短暂,但充满了诗意和美好。
颔联“萧森松际无留云,多感龙天为收雨”进一步描述了山林的宁静和神秘。这里,“萧森”形容山间的树木茂密,“无留云”意味着天空中的云雾都被山上的树木吸引走了,只剩下一片清澈的天空。“龙天”则是对天空中神仙们的比喻,他们为了保护人们免受风雨之苦,特意收回了乌云。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自然的美景,又表达了人们对神仙的敬畏之情。
颈联“昔君城居阅兵火,谁识山刹并焦土?”回忆了当年自己住在城市里观看阅兵式的往事,那时还不知道山中的寺庙也经历了类似的灾难。这句诗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也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尾联“兹庵幸完足坐卧,不独松寿柏亦古”表达了对寺庙完好无损的庆幸,以及对自己年老体弱但心志犹存的自豪。这里的“不独”表示不仅是,而是强调了“松寿柏亦古”,即松树和柏树都已经很古老了。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又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感受到那份宁静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