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狂台振林木,千声万声动岩谷。
横吹黑雨卷山来,飞洒如麻乱相扑。
鞭策百怪驱蛟龙,雷公雷母纷相逐。
半空纯是金甲声,时有赤虬飞贴肉。
使风挟雨雨倒吹,驾雨助风风更速。
朝南暮北一旋转,有若天轮回地轴。
十围杉楠摧作薪,万丛梨柿散如雹。
汹汹波浪天外来,顷刻平地为川渎。
东邻才报流麦田,西舍还闻破茅屋。
野水平添七尺高,涨痕遥没千畦绿。
黄云满地抽针芽,馀粒但供乌雀啄。
诘朝雨止风亦停,乡村十家九家哭。
一春无雨苗不滋,今兹雨多反杀谷。
田头轧轧连耞鸣,但有滞穗无圆粟。
老农垂泪前致辞,乞减半租救饘粥。
里胥下状来催租,悉赋输将苦不足。
输官不足还卖田,稻田虽废砚田赎。
舌耕笔耒几多年,岁岁阴阳无愆伏。
满城风雨供啸歌,有田不如无田乐。
【注释】
捒中:指辰时。大风雨歌:指《大风歌》。狂台:指狂风吹动树木的声音,也形容风势猛烈。
黑雨卷山来:指暴雨如注,如黑云翻卷下山。飞洒:如飞散之麻,乱相扑。鞭策百怪驱蛟龙:指狂风暴雨驱使蛟龙。雷公雷母:传说中能呼风唤雨的神祇。半空纯是金甲声:指雷电交加,如金甲般闪闪发光。赤虬(qiú):传说中的龙,这里指电光。使风挟雨:指风助雨势。雨倒吹:指雨势强劲,向相反方向吹去。驾雨助风:指雨和风相互配合,使雨势更盛。天轮回地轴:比喻天气变化无常。十围杉楠:指大片的杉树、楠木。摧作薪:被风吹倒后用作柴火。万丛梨柿:指大片的梨树、柿子树。散如雹:像冰雹一样散落一地。汹汹:水声汹涌澎湃的样子。波浪:指洪水泛滥。天外来:从天上倾泻而下。顷刻:一会儿。川渎:小河或沟渠。东邻:左边邻居。才报流麦田:刚才才报告说麦子淹了。流:淹没。西舍:右边邻居。还闻破茅屋:还听到那边的茅草房子被冲垮了。野水平添七尺高:野地里的水上涨了七尺。涨痕遥没千畦绿:涨水的痕迹远远看不见田里的绿色。黄云:黄色的云气。抽针芽:抽出像针尖那样细小的芽孢。馀粒但供乌雀啄:剩下的稻谷供乌鸦啄食。诘朝:早晨。雨止风亦停:雨停了,风也停了。乡村十家九家哭:乡村里十家人有九家在哭泣。田头轧轧连耞鸣:田间打谷场上机器的轧轧声。但有滞穗无圆粟:只是有稻穗被卡住了没有成熟的米粒。老农:农民。垂泪前致辞:边流泪边诉说苦情。乞减半租救饘粥:要求减少一半的租金,以便买些稀饭度日。里胥:管理乡间的小官。下状来催租:呈上公文,催促征收田租。悉赋输将苦不足:都交足赋税,但负担实在太重了。输官不足还卖田,稻田虽废砚田赎:交纳的田税不足以偿还赋税,只好把田地卖掉抵债,即使田地荒废了也不放弃赎回。舌耕笔耒:指以口为耕,以笔为耒,形容辛勤劳动。岁岁阴阳无愆伏:年年都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无愆伏:没有灾祸。满城风雨供啸歌:城里城外到处都是风雨,人们唱着歌儿。有田不如无田乐:有了田地还不如没有田地快乐。
【赏析】
此诗系杜甫于安史之乱期间所作,写于乾元二年(759)春天,当时作者因避战乱而流寓梓州,生活非常艰苦。诗的前半部分写春末夏初的暴风雨;后半部分写秋收季节的自然灾害。首联写春末夏初,狂飙骤雨,林木摇撼,雷公电母齐发威,百怪百物皆出动;颔联写暴雨肆虐,雷电交加,如万马奔腾,千军万马;颈联写暴雨与雷击交织,天地旋转;尾联写庄稼被摧毁,百姓遭难。
全诗以暴风暴雨为线索,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这场灾难的深刻感受和强烈的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