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贵适情,长物皆为累。
读书不在多,安用罗箧笥。
长安号人海,自昔居不易。
矧经丧乱余,岂有立锥地。
馈贫亦虚言,腹枵难煮字。
饥驱匪自由,顾此焉舍置。
一身已赘疣,四海方糜沸。
复壁无深藏,兼两重劳费。
儿曹惜手泽,甲乙为标识。
谁知丹墨痕,中有沧桑泪。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选项从手法、主题等角度分析,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做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诗的注释与赏析:
①适情:适应自己的心情。
②长物:多余的物品。
③累:拖累。
④长安:指唐都长安。
⑤矧:何况。
⑥饥驱:饥饿驱使。匪:通“非”。自由:随意。舍置:舍弃。
⑦赘疣:赘生物,比喻多余之物。
⑧复壁:指官府的墙内藏书。深藏:收藏。兼:同时。两重劳费:两次劳动耗费。
⑨手泽:遗留下的墨迹。甲乙:古代书写的序数。标识:标记。
⑩谁知:谁知晓。丹墨痕:用朱红色的颜料写成的文字或图画。沧桑泪:历史的变迁带来的泪水。
【答案】
人生贵适(适应)情(意),
长物皆为累(拖累)。
读书不在多,安用罗箧笥(箱)。
长安号人海,自昔居不易。(长安城号称为人海,自古以来住在这里的人就不容易。)
矧经丧乱余(何况经过丧乱之后),岂有立锥地(哪里有立锥之地)。
馈贫亦虚言(送贫困也是空话),腹枵难煮字(肚子饿得难以下笔)。
饥驱匪自由(饥寒交迫不是自由的),顾此焉舍置(顾此而放弃)。
一身已赘疣(身上已经多了不必要的东西),四海方糜沸(天下正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复壁无深藏(官府的墙内没有珍藏的地方),兼两重劳费(两次劳动耗费)。
儿曹惜手泽(儿子们爱惜先人的遗迹),甲乙为标识(用序数标明)。
谁知丹墨痕(谁知道这些文字上的墨痕),中有沧桑泪(其中蕴含着历史的眼泪)。